器镀上了一层火焰。
“地表探测器已抵达伊师塔地高原,开始着陆。”操作员的声音稳定下来,“着陆点地质硬度符合预期,没有火山活动迹象,机械臂已展开,准备采集土壤和岩石样本。”
当第一台探测器的机械臂触碰地表时,屏幕上的土壤分析数据瞬间刷新:pH值1.7(强酸性),含硫量3.2%,但同时检测到大量碳酸钙和氧化镁——这些碱性矿物质,正是后续中和土壤酸性的关键。
“有发现!”秦思远突然指着屏幕,“探测器在伊师塔地高原边缘发现了干涸的河道痕迹!宽度约50米,深度3米,河道底部还残留着水蚀纹路,说明金星远古时期肯定存在液态水!”
李扬眼前一亮:“这意味着伊师塔地的地质结构能留住水,后续引入液态水形成海洋的计划,可行性又高了一层!”
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接踵而至。潜入中层大气的第三批探测器传回了硫酸云的详细数据:硫酸云主要集中在20-50km高度,且存在明显的“分层运动”规律——下层硫酸云随赤道环流旋转,上层则相对稳定。这意味着后续部署“硫酸分解塔”时,只需精准定位在30km平流层,就能最大化分解效率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