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7775公里——相比夯实前,火星直径缩小了19公里。
“质量不变,体积缩小,密度自然增加。”秦思远解释道,“这19公里对火星来说微不足道,但意味着整个星球的地质结构已经达到地球级的稳固程度。”
当最后一道紫色射线熄灭时,火星表面的景象已截然不同:陆地不再有塌陷的裂纹,裸露的岩层泛着致密的光泽。
“全球地震监测显示,过去一小时内,地震频率从每小时12次降至0次。”监测官的声音充满激动,“深层地质扫描确认,500米以下岩层致密化完成,结构稳定性超过地球青藏高原地区。”
李扬长舒一口气,靠在指挥椅上。从下令到完成,整个夯实过程只用了97小时,但这97小时里,火星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“地质重塑”。他看向舷窗外那颗似乎变得更“结实”的星球,突然想起第一次在红警基地里看到“大地夯”设备时,工程师说的那句话:“再松散的土地,也经不住能量的淬炼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