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心的。
“低矮的轮廓减少了中弹面积,倾斜装甲应该能更好地防御炮弹。”
瓦列里对身边的坦克兵总监和设计师代表说道:“火力也足够强大,122毫米炮在常规距离完全能应对德国人的新式坦克。”
“但关键还是要看它在真实战场环境下的表现,它的可靠性、机动性,以及乘员能否快速掌握它。”
周围的技术军官快速拿出小本记录着将军所说的话。
瓦列里回头看着这些技术军官记录着自己的要求,耳边不由自主响起上辈子听到的一个BGM。
“你若三冬来,换我一城雪白~相思风中开~”
这有点太诡异了,瓦列里迅速将这个奇怪的想法甩出脑海。
收回自己的想法,他转身对负责接收测试的近卫坦克旅旅长命令道:“挑选最优秀、最有经验的车组人员,立即开始适应性训练。”
“技术团队全程跟进,记录每一个细节,无论是优点还是故障!我要尽快看到它在小规模冲突中的实战数据。记住,它们很宝贵,但不要把它们当花瓶藏起来,只有在实战中,我们才能知道它到底是不是我们需要的‘猛虎’!”
这几辆IS-1提前的出现,象征着苏军装甲力量正在经历一场质变前的躁动。
它不仅仅是一种新武器,更是一种信号。
在瓦列里这样的将领推动下,红军不仅拥有数量优势,更会在技术上紧追甚至试图超越敌人,不像原历史一样在二战后还抱着德国人剩下的坦克炮经验瞎啃…然后被美国直接领先。
不过…现在is-1的生产价格还是太高了,瓦列里听说后方在这几辆坦克身上花费了不少的资金,类似于在钢四中造出来一个生产花费13-16点的坦克,甚至更高。
这就意味着IS-1现在没办法迅速的大规模生产,得跟几个月前刚刚生产虎式的德国坐一桌。
不过盖着122MM炮塔的IS-1坦克能出来就已经足够了。
过两个月再进行中大规模的量产…优先提供给需要的战线,按照后方生产的速度来算,一个月生产100辆肯定是没问题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