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任何印章,只写着“汤将军亲启”四个字。
汤克宽认出了写信人的字迹,是自己赞赏的一位小友。
这位小友虽然年轻,但在抗倭战场上屡立奇功,深受汤克宽的赏识。
此次茜泾镇大战,他因为在其他地方设防,未能赶来参战,心中一直有些遗憾。
信中,他详细询问了此次大战的具体情况,包括倭寇的兵力部署、战术特点,
以及明军和江湖人士的协同作战方式等,希望能从中学到一些经验,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倭寇之乱。
汤克宽看完书信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他对这位小友的好学精神非常赞赏,当即拿起毛笔,准备回信。
他将此次茜泾镇七浦口大战的详细战报一五一十地写了下来,包括莫潇如何利用江湖人士的灵活性,多次奇袭倭寇的软肋;
如何识破倭寇的毒计,避免了联军的重大损失;以及如何与魔门暂时联手,形成合力,最终击溃倭寇主力等。
在信的最后,汤克宽还总结了此次大战的经验教训,强调了团结协作、知己知彼的重要性,并鼓励他继续努力,为朝廷和百姓多做贡献。
在书信外封他满带欣赏的写下了继光亲启的字样。
写完书信,汤克宽将两封信都封好,叫来亲兵,吩咐道:
“这两封信,务必尽快送到俞将军和戚将军手中,不得有误!”
“是!”
亲兵接过书信,郑重地行了一礼,然后转身快步走出了军帐。
汤克宽看着亲兵离去的背影,心中感慨万千。
此次抗倭大战,虽然取得了胜利,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。他知道,倭寇一日不除,沿海的百姓就一日不得安宁。
而他作为明军的将领,肩负着守护家国的重任,必须时刻保持警惕,不能有丝毫的松懈。
阳光透过军帐的缝隙照进来,将汤克宽的身影拉得很长。
他拿起案上的一份伤亡名单,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,眼中闪过一丝悲痛。但很快,他的眼神又变得坚定起来。
他知道,只有将倭寇彻底赶出明朝的海域,才能告慰那些牺牲的英灵,才能让沿海的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。
而寒露谷中,此远离江湖纷争,常年云雾凝霜,宛如世外桃源。
谷深处,一间简陋的竹屋前,一名白发老者正盘膝而坐,闭目养神。
他身披一件洗得发白的青色道袍,身形消瘦,却坐得笔直,
宛如一株历经千年风雨的古松,透着一股与世无争的洒脱与超然。
此人正是寒露谷的主人,郑然之。
郑然之看似已近古稀高龄,可眼白清澈如泉,宛如世上最无瑕的宝玉,仿佛可以看透世间万物,直抵人的心神深处。
而瞳仁却混浊如夜空,深邃无垠,宛如那无星的寰宇,只是轻轻一瞥,便好似能将人的灵魂整个扯出,陷入无尽的深渊。
他虽极少出谷,却并非与世隔绝。每隔一段时间,他便会让谷中的药童出谷采购一些日常所需之物,顺便打探一下江湖上的消息。
此次东南抗倭大捷的消息,便是药童从外面带回来的。
当听到莫潇带领正道江湖人士,甚至联合了魔门残部共同抗击倭寇时,
郑然之那双原本黑白分明的眼睛中闪过一丝精光,随即又恢复了平静。
他心中隐隐猜到,莫潇此举,绝非仅仅为了抗击倭寇那么简单。
魔门沉寂多年,此次突然主动露面,与正道联手,背后必然隐藏着更大的原因。
尤其是那句“魔衣天下”,如同一个不祥的预兆,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。
“莫潇这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