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网 > 女生同人 > 中国野史大甩卖 > 第58章 载湉继位称光绪

第58章 载湉继位称光绪(1 / 2)

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(1875年1月12日),年仅19岁的同治帝载淳在养心殿驾崩。这位自6岁继位、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皇帝,亲政仅两年便猝然离世,且无子嗣,给清廷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。

关于同治帝的死因,民间历来众说纷纭,有“天花”“梅毒”等多种传言。但据《清穆宗实录》记载,其病症始于“天花”:“同治十三年十一月,上(载淳)遘(gou,遭遇)天花之喜,命内外臣工斋醮祈祷。”宫廷档案《万岁爷天花喜进药用药底簿》详细记录了从发病到去世的37天病程,包括脉案、用药情况,可见官方认定为天花。不过,同治帝亲政后与慈禧因权力产生矛盾,常微服出宫,《翁同龢日记》曾隐晦提及“上近日颇不检”,或许加剧了病情。

皇帝驾崩当日,慈禧便在养心殿西暖阁召集御前会议,议题只有一个:择选新君。按清朝“父死子继”的祖制,应从同治帝下一辈(“溥”字辈)中择一人过继为子,继承皇位。当时“溥”字辈已有合适人选,如道光帝长子奕纬之孙溥伦,辈分、年龄皆合礼法。然而,若立“溥”字辈,慈禧将成为“太皇太后”,按祖制需退居后宫,无法再干预朝政——这是她绝不能接受的。

会议一开始,慈禧便打断众臣议论,直言:“溥字辈无当立者。文宗(咸丰帝)未有次子,今遭此变,须择一近支宗室为文宗嗣,兼祧(继承两家宗祧)穆宗(同治帝),方可名正言顺。”(《光绪朝东华录》)这番话直接否定了“父死子继”,转而主张“兄终弟及”,且要过继给咸丰帝,而非同治帝,其用心昭然若揭:因为唯只有如此,她才能以“皇太后”身份继续垂帘。

慈禧心中早有合适人选——醇亲王奕譞(xuān)的次子载湉。此人有三重身份:其一,他是咸丰帝的侄子(奕譞为道光帝第七子,咸丰帝异母弟),过继给咸丰帝后,可合法继承皇位;其二,他是同治帝的堂弟,符合“兼祧”的宗法要求;其三,他的生母叶赫那拉·婉贞,是慈禧的亲妹妹。这种双重血缘关系,让载湉成为慈禧眼中最易控制的“棋子”。

当时载湉年仅4岁,与同治帝继位时年龄相仿,这意味着慈禧至少能再掌政十年以上。更关键的是,奕譞性格懦弱,与慈禧关系密切(其福晋为慈禧胞妹),绝不会像恭亲王奕欣那样构成威胁。《剑桥中国晚清史》曾分析:“选择载湉,是慈禧长期掌权策略的核心一步,她需要一个年幼、听话且血缘亲近的君主。”

御前会议上,当慈禧提出立载湉时,在场的恭亲王奕欣、惇亲王奕誴等虽有异议,却不敢公开反对。奕誴曾试探性地说:“立长则顺,载湉年幼,恐难理政。”慈禧立刻厉色回应:“我朝圣圣相承,岂无幼主继统之例?道光爷(旻宁)继位时亦年幼,不照样开创盛世?”(《清代起居注册》)奕欣深知慈禧权势已固,只能低头附和:“太后圣明,臣无异议。”

军机大臣文祥道:“若立载湉,须明诏天下,言其兼祧两宫(咸丰、同治),以安人心。”慈禧顺水推舟:“此乃自然。”就这样,载湉的继位被确定。消息传出,朝野虽有私下议论,却无人敢公开质疑——经过辛酉政变、同治亲政的权力洗牌,慈禧早已清除了大部分反对势力。

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的继位大典,是清朝历史上最特殊的仪式之一。按礼制,新帝应从乾清宫正门入宫,而载湉却从神武门被抬入,因他是“过继之子”,需先到咸丰帝灵前叩拜,再到同治帝灵前行礼,最后才登太和殿受贺。

《翁同龢日记》详细记录了当日情景:“卯正,上(载湉)乘轿至乾清宫,诣文宗显皇帝(咸丰)神位前行礼,哭失声。复至穆宗毅皇帝(同治)神位前,哀恸不已。巳时,登太和殿,礼官赞礼,上战栗不能言,太后在帘内谕‘免拜’,众臣始三跪九叩。”一个4岁的孩子,在庄严肃穆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顶点小说网】 www.dingdian66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最新小说: 农民将军 同穿: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中国古代名人传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大明秦王,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抗战:我能读心,你拿什么赢 太后娘娘请开门,奴才来请安了 如何拯救德意志 古人看我玩原神 大明:我是朱标他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