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网 > 女生同人 > 中国野史大甩卖 > 第51章 后唐庄宗李存勖

第51章 后唐庄宗李存勖(5 / 6)

士气低落。

有一次,伶人周匝因为曾在战乱中被后梁军队俘虏,后来被后唐将领陈俊、储德源救出。李存勖得知后,竟然不顾大臣们的反对,任命陈俊、储德源为刺史。大臣们纷纷进谏说:“陈俊、储德源只是普通将领,没有什么大功,任命他们为刺史,会让有功之臣寒心的!”但李存勖却反驳说:“我为了周匝,就算让天下人都不满意,也在所不惜!”

除了宠信伶人,李存勖还十分贪婪,他在位期间,大肆搜刮百姓的钱财,用来修建宫殿、购买珠宝,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。当时后唐的百姓因为常年战乱,本就生活困苦,再加上李存勖的搜刮,更是雪上加霜,不少百姓被迫卖儿鬻女,流离失所。大臣们劝李存勖减轻百姓的赋税,李存勖却不以为然,说:“我是皇帝,享受荣华富贵是理所当然的,百姓的死活与我何干?”

李存勖的所作所为,让后唐的统治基础变得越来越薄弱。不仅百姓不满,军队中的士兵也因为军饷被克扣、待遇下降而心生怨恨,不少将领更是因为得不到重用、害怕被伶人陷害而产生了反叛之心。其中,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李嗣源。

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,也是后唐的开国功臣,他跟随李存勖征战多年,立下了赫赫战功,深受士兵和百姓的爱戴。但李存勖称帝后,因为猜忌李嗣源,一直没有重用他,还多次听信伶人的诬告,对李嗣源加以斥责。李嗣源对此十分不满,心中渐渐产生了反叛的念头。

同光四年(926年)正月,后唐的贝州(今河北清河)发生兵变,士兵们因为不满军饷被克扣,杀死了贝州刺史,推举将领赵在礼为领袖,反叛后唐。赵在礼率领叛军攻占了邺都(今河北大名),随后向周围的州县发起进攻,各地百姓纷纷响应,叛军的势力越来越大。

李存勖得知邺都兵变的消息后,十分震惊,他下令让大将元行钦率领大军讨伐赵在礼。但元行钦率领的军队大多是临时拼凑起来的,士兵们士气低落,根本不是叛军的对手,几次进攻都被叛军击退。元行钦无奈,只好向李存勖请求援军。

此时,李存勖身边已经没有多少可用的将领了,他只好任命李嗣源为统帅,率领大军讨伐赵在礼。李嗣源虽然心中不满,但还是接受了任命,率领大军前往邺都。

当李嗣源的大军抵达邺都城外时,他的军队中也发生了兵变。士兵们对李存勖的统治早已不满,他们对李嗣源说:“主上宠信伶人,杀害功臣,克扣军饷,我们就算平定了邺都之乱,也迟早会被主上处死。不如我们跟随将军一起反叛,打进洛阳,另立明君!”

李嗣源本来就有反叛之心,听了士兵们的话后,更是下定了决心。他率领军队进入邺都,与赵在礼的叛军汇合,随后发布檄文,列举李存勖的罪状,号召天下各州郡起兵反叛。

李存勖得知李嗣源反叛的消息后,惊慌失措,他连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,大臣们有的主张逃跑,有的主张投降,只有少数将领主张抵抗。李存勖只好亲自率领大军,从洛阳出发,讨伐李嗣源。

但此时的后唐军队已经人心离散,士兵们根本不愿意为李存勖作战。大军出发后,不少士兵纷纷逃跑,有的甚至投靠了李嗣源。李存勖见状,只好下令撤退,返回洛阳。

返回洛阳后,李存勖的处境更加艰难。李嗣源率领的叛军已经逼近洛阳,洛阳城内的士兵也开始哗变,大臣们纷纷逃离,就连他宠信的伶人,也有不少人偷偷投靠了李嗣源。

同光四年(926年)四月初一,洛阳城内的禁军发生哗变,叛军冲进皇宫,四处烧杀抢掠。李存勖得知后,亲自率领侍卫们抵抗。他虽然骁勇依旧,但此时的他已经众叛亲离,身边只有几十名侍卫。

在混乱中,一名叛军士兵向李存勖射出了一支流矢,正好射中了他的胸部。李存勖倒在地上,鲜血直流,他挣扎着对身边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顶点小说网】 www.dingdian66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最新小说: 古人看我玩原神 农民将军 大明秦王,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太后娘娘请开门,奴才来请安了 抗战:我能读心,你拿什么赢 如何拯救德意志 同穿: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大明:我是朱标他舅 中国古代名人传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