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上百万大军,秦叔宝他们几个将领,都是万中无一的好汉。”那时候的瓦岗军,正是鼎盛时期,李密凭借着秦叔宝、程知节(程咬金)等一批猛将,一度成为隋末起义军中实力最强的一支,甚至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。
可惜好景不长,大业十四年,李密率领瓦岗军与王世充在洛阳附近的邙山展开决战。李密因为骄傲轻敌,中了王世充的埋伏,瓦岗军大败。秦叔宝在乱军中奋力厮杀,保护着李密杀出重围,可瓦岗军的主力已经溃散,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声势。李密走投无路,只好带着少数亲信投奔了李渊,秦叔宝则在混乱中被王世充俘获。
王世充早就听说过秦叔宝的威名,知道他是个难得的猛将,于是对他十分优待,封他为龙骧大将军,想让他为自己效力。可秦叔宝跟着王世充相处了一段时间,渐渐发现此人阴险狡诈,心胸狭隘,而且喜欢说空话,根本不是能成就大业的君主。尤其是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后,更是变得猜忌多疑,对手下将领处处提防。秦叔宝心里很是不满,私下里对程知节说:“王世充此人,表面上装作仁义,实际上却是个奸臣,跟他共事,早晚没有好下场。咱们不如趁现在还有机会,投奔李渊父子,那李渊父子在关中仁政爱民,又有雄才大略,将来必定能平定天下。”程知节也早有此意,两人一拍即合,决定找机会离开王世充。
武德二年,王世充率军攻打谷州,秦叔宝和程知节都随军出征。两军在阵前对峙时,秦叔宝突然带着程知节等数十人,骑着马缓缓走出阵前。王世充以为他们要出战,还在阵前喊话说:“秦将军,今日就看你的了!”可秦叔宝却在马上对着王世充拱手说道:“末将蒙将军厚待,本想报答,可将军的所作所为,并非是拨乱反正、拯救天下的正道。末将不愿与将军为伍,今日特来告辞,还望将军恕罪。”说完,便带着众人调转马头,朝着唐军的阵地奔去。王世充又惊又怒,可他知道秦叔宝的勇武,不敢派兵去追,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投奔了唐军。
秦叔宝投奔李渊后,李渊知道他是个难得的将才,把他派到了秦王李世民麾下。李世民早就听说过秦叔宝的威名,对他十分敬重,当即任命他为马军总管,让他跟着自己征战四方。秦叔宝也终于找到了能施展自己才华的明主,从此忠心耿耿,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武德三年,也就是公元620年,宋金刚联合刘武周,率领大军南下进犯唐朝,先后攻占了并州、晋州等地,唐军节节败退,李渊甚至一度想放弃河东地区,退守关中。李世民却坚持认为河东是关中的屏障,不能轻易放弃,主动请缨率军出征,讨伐宋金刚。秦叔宝作为李世民麾下的猛将,自然也随军前往。
当时正值寒冬腊月,天寒地冻,唐军将士冒着严寒,一路北上。宋金刚的军队凭借着骑兵的优势,机动性很强,常常采取游击战术,唐军一时难以捕捉到敌军的主力。李世民知道,想要击败宋金刚,必须先断了他的粮草供应,于是派秦叔宝率领一支精锐骑兵,在宋金刚的粮道上设伏。
秦叔宝领命后,带着士兵在一个名叫美良川的地方埋伏了下来。这里是宋金刚粮草运输的必经之路,两侧都是高山,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,十分适合打伏击。没过多久,宋金刚的运粮队果然出现了,几百辆粮车在骑兵的护送下,缓缓走进了山谷。秦叔宝见时机已到,一声令下,唐军将士从两侧山上冲了下来,箭如雨下,杀向敌军。
运粮队的敌军毫无防备,顿时乱作一团。秦叔宝手持马槊,一马当先冲入敌阵,槊尖所到之处,敌军纷纷落马。有一个敌军将领见秦叔宝勇猛,提着大刀冲了过来,想要阻拦他。秦叔宝毫不畏惧,侧身避开大刀,手中马槊顺势往前一刺,正中那将领的胸口。那将领惨叫一声,倒在马下。敌军见主将被杀,更是军心涣散,纷纷丢下粮车逃走。秦叔宝率领唐军乘胜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