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意为他打造的。
高长恭将铁面戴在脸上,瞬间,原本俊美的气质消失不见,取而代之的是一股令人胆寒的威严。他勒转马头,对着身后的士兵朗声道:“兄弟们,北周人欺我北齐无人,今日,咱们就让他们看看,我北齐儿郎的厉害!”
“杀!杀!杀!”北齐士兵齐声呐喊,声音震彻山谷。高长恭双腿一夹马腹,手持长枪,率先冲向北周军阵。他身后的“百保鲜卑”骑兵紧随其后,这支部队是北齐最精锐的骑兵,全是从鲜卑贵族子弟中挑选出来的勇士,个个能征善战,装备精良。
北周军见高长恭冲来,立刻放箭。高长恭挥舞长枪,将箭雨挡开,长枪所到之处,北周士兵纷纷落马。他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刀,硬生生扎进北周军阵里。北周将领见势不妙,挥刀冲上来阻拦,高长恭侧身避开,长枪一挑,正中那将领的咽喉,将领惨叫一声,坠马而亡。
斛律光率领左军从侧翼迂回,很快就绕到北周军后方,发起猛攻。北周军腹背受敌,阵形大乱,士兵们开始四散奔逃。尉迟迥见状,亲自率军抵挡,可北齐军士气正盛,他根本抵挡不住,只好下令撤退。
高长恭知道金墉城内的段韶还在苦苦支撑,必须尽快解围城之困。他率领骑兵冲破北周军的包围圈,朝着金墉城疾驰而去。城楼上的北齐士兵看到一支骑兵冲来,一开始还以为是北周军的诱敌之计,不敢开门。直到高长恭摘下铁面,露出那张熟悉的俊美面容,城楼上的士兵才认出他来,顿时欢呼起来。
段韶亲自打开城门,率领城内的士兵出城反击。北周军本就溃不成军,又遭到内外夹击,更是一败涂地。尉迟迥眼看大势已去,只好率领残兵败将狼狈逃窜。高长恭率军追击,一直追到黄河边,斩杀北周士兵三万余人,缴获兵器、粮草堆积如山。
夕阳西下,大雪停了,阳光透过云层,洒在战场上。高长恭站在黄河边,望着北周军逃窜的方向,摘下铁面,脸上溅满了鲜血,却依旧难掩俊美的容貌。士兵们围在他身边,欢呼雀跃,把他抛起来,高声喊道:“兰陵王!兰陵王!”
斛律光走到高长恭身边,拍了拍他的肩膀,笑道:“长恭,今日一战,你可是名震天下了!”高长恭看着身边的士兵,又看了看远处的金墉城,轻声道: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,是所有将士的功劳。”
当晚,金墉城内摆起庆功宴。士兵们喝着酒,唱着歌,一个名叫祖珽的乐师,看到高长恭白天冲锋的英姿,有感而发,创作了一首乐曲,名叫《兰陵王入阵曲》。他用笛子吹奏起来,旋律激昂,充满了英雄气概。士兵们听了,纷纷跟着哼唱,一时间,《兰陵王入阵曲》的歌声传遍了金墉城,也传遍了北齐的大街小巷。
邙山之战后,高长恭因功被封为尚书令,进爵兰陵王。北周和突厥听到“兰陵王”三个字,都是胆寒三分。
话说北齐天统元年(公元565年),高湛禅位给儿子高纬,自己当起了太上皇,沉迷酒色,不理朝政。高长恭被任命为并州牧,镇守晋阳——这座北齐的“别都”,比并州更重要,是抵御突厥和北周的第一道防线。
高长恭每天除了处理政务、训练士兵,就是巡视边境。他在晋阳城外修筑了坚固的城墙,挖了深壕,储备了大量的粮草和兵器;又在边境设立了十几个烽火台,一旦有敌军来犯,就能及时通报。
这日,高长恭正在军营里训练士兵,亲兵来报,说邺都来了使者,要见他。高长恭心中疑惑,赶紧回到府衙。使者是高纬身边的宦官,名叫王融,为人奸猾,深得高纬信任。
“兰陵王接旨。”王融展开圣旨,念道:“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兰陵王高肃,镇守晋阳,劳苦功高。今赐黄金百两,锦缎千匹,另赐美人十人,以表朕心。钦此。”
高长恭接过圣旨,心中却有些不安。高纬刚登基不久,就赐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