军吓得纷纷逃跑。刘备率领中路军趁机追击,五万黄巾军很快就溃散了,大兴山之战大获全胜。
这一战之后,张飞的名字开始传开。当时的人都说:“涿郡的张翼德,勇冠三军!”但张飞心里清楚,乱世里只靠勇猛站不住脚,于是经常向刘备请教用兵的方法,向关羽学习战场经验。虽然他性格像烈火一样急躁,却渐渐养成了治军严谨的习惯——只要是他带领的士兵,进退都有章法,人数虽少却很精锐,每次打仗都抢在前面。
建安十三年(208年),曹操打败袁绍、平定乌桓,统一了北方,接着率领二十万大军,对外号称一百万,向南征讨荆州。当时荆州牧刘表刚去世,他的小儿子刘琮不战而降,刘备势力单薄,只能放弃新野,带着百姓往南撤退。走到当阳道时,曹操大军日夜赶路,追了上来,刘备的军队大乱,妻儿失散,他只带着张飞、赵云等几十个人冲了出来。
混乱中,赵云发现甘夫人、糜夫人和阿斗走散了,就独自骑马返回,冲进曹军阵中,想找回主母和幼主。刘备逃到长坂桥,回头一看,后面尘土漫天,曹军的旗帜隐约能看到,而身边只剩下二十多个骑兵,心里急得不行。张飞见状,勒住马、挺着矛,对刘备说:“大哥别担心!我愿意守住这座桥,挡住曹军,您赶紧去江夏,和公子刘琦会合!”
刘备知道张飞勇猛,但还是担心:“曹军势力太大,不下一百万人,三弟你只有二十多个人,怎么挡得住?”张飞说:“大哥放心!我自有办法。”说完,他让那二十多个骑兵都砍下树枝,绑在马尾巴上,在桥后面的树林里来回跑,扬起漫天尘土,假装是伏兵。自己则横握丈八蛇矛,骑马站在长坂桥中间,睁圆双眼,竖着虎须,等着曹军来。
没过多久,曹军先锋许褚带着五千骑兵赶到桥前,看到张飞一个人站在桥上,桥后面的树林里尘土漫天,不知道有多少兵马,都不敢上前。许褚勒住马,回去向曹操报告,曹操听说后,亲自带着众将赶来查看。
曹操骑马站在土坡上,远远望着长坂桥,见张飞豹头环眼,手里拿着丈八蛇矛,威风凛凛,桥后面尘土遮天蔽日,心里暗暗琢磨:“刘备一向有计谋,这次恐怕是设了伏兵。”正犹豫的时候,张飞已经看到曹操,大声吼道:“我是燕人张翼德!谁敢和我决一死战?”
声音像打雷一样,曹军士兵听了,吓得腿都发抖。曹操身边有个将领叫夏侯杰,平时就胆小,听到张飞的吼声,吓得肝胆都要裂了,从马上摔下来,当场就断了气。曹操看到这情景,又想起之前郭嘉、程昱说过“关羽、张飞都是能敌万人的猛将,不能轻敌”,心里更害怕了,赶紧调转马头,对众将说:“张翼德声音能震天地,恐怕真有伏兵,快撤退!”
曹军将领本来就忌惮张飞的勇猛,又见曹操要退,纷纷调转马头,争着逃跑,甚至互相踩踏,死了不少人。张飞站在桥上,见曹军退走,也不追赶,等曹军走远了,才让二十多个骑兵拆了长坂桥,然后带兵去江夏投奔刘备。
后来刘备见到张飞,问他怎么退敌的,张飞笑着说:“我靠一声吼,就吓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!”刘备叹道:“三弟的勇猛,从古到今都少见!但拆桥这件事,恐怕会让曹操知道我们没有伏兵,回头再追上来。”张飞听了,也觉得考虑不周,就请刘备赶紧去江夏,加固城防。
后来读历史的人,大多只称赞张飞在长坂坡的勇猛,却很少有人知道,这一战不只是靠勇猛——让二十个骑兵扬尘装伏兵,是“智”;拆桥阻挡敌军,是“断”;大声喝退敌人,是“威”。张飞很清楚,曹军虽然人多,却生性多疑,只要摆出强硬的姿态,再加上疑兵,一定能震慑住他们。这一战之后,“燕人张翼德”的名字传遍天下,曹军将士听到这个名字,没有不害怕的。
建安十六年(211年),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去迎接刘备入川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