额有奇骨”,故而长寿。
除了彭祖,寿星的形象还融入了“南极仙翁”的元素。据《山海经·大荒南经》记载:“南极有仙翁,居南极之渊,主掌人间寿算。”这位仙翁“白发朱颜,手持拐杖,身旁有白鹤、梅花鹿相伴”——白鹤能活上千年,梅花鹿能活数百年,都是长寿吉祥的象征,这些元素后来都融入了寿星形象中。到了宋代,寿星的形象彻底定型:白发蓬松垂肩,额颅隆起如丘,手持龙头拐杖(拐杖上常挂葫芦,内装养生丹药),身后跟着白鹤与梅花鹿,既保留了南极老人星“主寿元”的天文本源,又融入了彭祖“长寿养生”和南极仙翁“仙翁形象”的民间传说。
福星主“福泽”,禄星主“禄运”,寿星主“寿元”,三者的职能恰好涵盖了古人对“美好生活”的全部核心祈愿——有“福”,便是平安无灾、家人和睦;有“禄”,便是衣食无忧、仕途顺遂;有“寿”,便是长命百岁、安享天伦。这三种祈愿,不分阶层、不分时代,是华夏百姓最朴素也最执着的追求。
从宋代开始,随着民间信仰的融合,百姓不再单独祭祀福星、禄星、寿星,而是将三者合祀于一堂,称为“福禄寿三星”。无论是春节贴春联、挂年画,还是寿宴、婚庆等喜庆场合,都少不了三星的形象——福星捧元宝,禄星持玉册,寿星拄拐杖,三者同框,便意味着“福禄寿全”。这种合祀,并非官方强制,而是百姓自发的选择:人们相信,同时祭拜三星,便能同时获得“福、禄、寿”三种福祉,让生活圆满无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