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策,只得紧闭城门,任由蒙古军队在城外劫掠。严嵩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,竟然向嘉靖帝建议“坚壁清野,不与交战”,导致蒙古军队在京城附近劫掠数日,满载而归。此次事件被称为“庚戌之变”,暴露了明朝边防的虚弱,也让嘉靖帝对严嵩开始心生嫌隙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严嵩的精力日渐衰退,对朝政的掌控力也大不如前。而严世蕃不仅大肆收受贿赂,还时常干预朝政,甚至敢对嘉靖帝的决策指手画脚。嘉靖四十一年(1562年),御史邹应龙因长期不满严嵩父子的专权,遂上疏弹劾严世蕃,列举了严世蕃贪赃枉法、生活糜烂、干预朝政等罪状。此时的嘉靖帝对严氏父子早已有所不满,再加上内阁次辅徐阶的暗中推动,遂下令将严世蕃逮捕入狱,随后又将严嵩罢官,令其回乡养老。
严嵩罢官后,徐阶成为内阁首辅,他深知严世蕃不死,严嵩仍有复出的可能,于是暗中搜集严世蕃的罪证。不久后,徐阶发现严世蕃勾结倭寇,意图谋反。徐阶立即将此事上报嘉靖帝。最终,严世蕃以“通倭谋反”的罪名被判处死刑,于嘉靖四十四年(1565年)被斩首于西市。
严世蕃死后,严嵩被削籍为民,家产也被查抄。此时的严嵩已八十七岁,失去了所有的权势和财富,只能寄居在老家的墓舍中,靠邻里的接济度日。嘉靖四十五年(1566年),严嵩在孤独与贫困中病逝,被一位老仆人草草埋葬在自家的祖坟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