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领之一——他手里有几十万大军,占据着齐国的大片土地,就算刘邦,都得看他的脸色行事。
平定齐国之后,韩信给刘邦写了一封信,说齐国这个地方形势复杂,需要一个王来镇守,请求刘邦封他为“假齐王”(也就是代理齐王)。当时刘邦正在荥阳跟项羽对峙,打得焦头烂额,天天盼着韩信来救他,结果却收到韩信要封王的信,当场就火了:“我被困在这里,天天盼着他来帮我,他倒好,还想自立为王!”
就在刘邦要发作的时候,坐在他旁边的张良和陈平,赶紧偷偷踩了踩他的脚,凑到他耳边说:“汉王,咱们现在形势不利,根本管不了韩信。要是不封他为齐王,他要是反了,咱们就全完了!不如就顺水推舟,封他为真齐王,让他安心帮咱们打项羽。”
刘邦一听,立刻醒悟过来,赶紧改口说:“大丈夫平定诸侯,要当就当真齐王,当什么假齐王!”说着,就派张良去齐国,正式封韩信为齐王,还让韩信尽快率军来援助荥阳。
韩信得到齐王的封号,心里很高兴,立刻率领大军,去跟刘邦汇合。而项羽见韩信成了齐王,又怕又恨,也派人去劝韩信反汉,跟楚、汉三分天下。可韩信拒绝了,他说:“我在楚营的时候,项羽只给我当个小校尉,不听我的建议;汉王却拜我为大将,给我兵权,还封我为齐王,我怎么能背叛他呢?”
后来,蒯通也劝韩信反汉,说他“功高震主”,就算帮刘邦打赢了项羽,将来也不会有好下场,不如趁现在有实力,自立为王,三分天下。可韩信还是拒绝了,他说:“汉王对我有知遇之恩,我不能忘恩负义。”
就这样,韩信选择了继续辅佐刘邦。公元前202年,韩信率领汉军主力,跟刘邦、彭越等人的军队汇合,在垓下把项羽的楚军团团围住——这就是史书中的“十面埋伏”。
项羽虽然勇猛,但楚军被围了好几层,粮草也断了,士气越来越低。韩信又想出了一个计策——他让汉军士兵在晚上唱起了楚地的歌谣。楚军将士一听,以为楚地已经被汉军占领了,一个个都思念家乡,再也没了斗志。
项羽见军心涣散,知道大势已去,趁着夜色,率领八百多名骑兵突围。韩信赶紧派人去追,一直追到乌江边上。项羽看着滔滔江水,又想起了跟自己一起出来的江东子弟,如今只剩下自己一个人,心里又愧又恨,最后拔剑自刎了。
项羽一死,楚汉争霸就结束了。刘邦终于夺取了天下,建立了汉朝。而韩信,作为帮刘邦打天下的第一功臣,他的名字,也永远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——“连百万之军,战必胜,攻必取”,刘邦的这句评价,成了韩信一生最精准的注脚。
可谁也没想到,这辉煌的顶点,却也是韩信悲剧的开始。刘邦当了皇帝之后,心里就开始犯嘀咕:韩信手里有这么多兵权,又这么会打仗,要是他反了,谁能打得过他?于是,刘邦就开始一步步削弱韩信的势力。
项羽刚死没多久,刘邦就以“巡游云梦泽”为借口,召见韩信。韩信心里知道刘邦是冲着自己来的,可又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,就去见了刘邦。结果刘邦一见到韩信,就下令把他绑了起来,押回洛阳。虽然最后没杀他,却把他的齐王封号撤了,改封为楚王,让他去镇守楚地。
韩信虽然心里委屈,但也只能接受。可到了楚地之后,刘邦还是不放心。没过多久,就有人诬告韩信谋反。刘邦又一次召见韩信,韩信知道这一去恐怕凶多吉少,可又不敢不去。最后,刘邦还是没杀他,只是把他的楚王封号也撤了,降为“淮阴侯”,把他留在长安,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。
从此,韩信就成了一个没有封地、没有兵权的侯爷,天天在长安城里无所事事。他看着以前不如自己的樊哙、夏侯婴等人,如今一个个都成了刘邦的亲信,心里更是憋屈。有一次,韩信去拜访樊哙,樊哙见了他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