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城墙高五丈,宽三丈,上面可以跑马,士兵们可以在上面来回巡逻。每隔三里,筑一座烽燧,烽燧高十丈,上面有士兵值守,一旦发现匈奴来犯,白天就烧狼粪,冒出的烟又黑又直,能飘出几十里;晚上就点火,火光通红,能照出很远,烽燧之间依次传递信息,军情一日之内便可从辽东传到咸阳。
每隔十里,筑一座障城,障城呈方形,周长三里,有四门,里面可以驻兵千人,储存粮草和兵器,作为局部防御的中心。每隔百里,筑一座屯兵堡,屯兵堡比障城大得多,周长十里,里面可以驻兵万人,还有专门的练兵场和粮仓,是区域性的防御重镇。蒙恬还在长城沿线设置了关隘,比如雁门关、居庸关,这些关隘都建在两山之间,地势险要,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
除了长城,蒙恬还主持修建了一条重要的道路——秦直道。这秦直道从九原郡出发,直达咸阳,全长一千八百里,最宽处宽六十步(约合八十米),是当时世界上最宽、最长的“高速公路”。修直道时,蒙恬让人把路面挖下去三尺,然后铺上一层碎石,再铺上一层黄土,用夯土锤层层夯实,这样的路面,下雨天不积水,马车走在上面又快又稳,骑兵飞驰起来也不会陷进泥里。
有一回,始皇帝派使者去九原郡传达旨意,走的就是秦直道。使者早上从咸阳出发,晚上就到了上郡,第三天一早就到了九原郡,比以前走小路快了整整十天。使者回来后,把秦直道的情况告诉了嬴政,嬴政龙颜大悦,称赞蒙恬“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”,还赏赐了蒙恬许多金银绸缎。
长城修好后,蒙恬又命人在长城沿线种植榆树。这榆树长得快,枝叶茂密,既能阻挡匈奴骑兵的冲击,又能为士兵和民夫提供阴凉,还能作为薪柴使用。当地的百姓见榆树成林,长城坚固,再也不怕匈奴劫掠,都感念蒙恬的好处,编了一首歌谣传唱:“蒙将军,筑长城,挡匈奴,保太平;种榆树,固边疆,民安乐,国富强。”
蒙恬在北方守边十余年,匈奴始终不敢南下,北疆一片太平。他的弟弟蒙毅也在朝中做官,官至上卿,深受嬴政信任,蒙氏兄弟一内一外,权倾朝野,成为大秦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。可谁也没想到,一场灭顶之灾,正在悄然逼近。
秦始皇三十七年,嬴政东巡,一来是为了震慑地方,二来也想找找长生不老药。随行的有丞相李斯、中车府令赵高,还有少子胡亥。
没想到,东巡到沙丘时,嬴政突然病重,卧床不起,连话都说不出来了。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,便召赵高到床前,让赵高拟诏,命长子扶苏速回咸阳,主持丧事,继承皇位。赵高不敢怠慢,赶紧写下诏书,盖上嬴政的玉玺,可还没来得及派人送出去,嬴政就驾崩了。
赵高看着嬴政的尸体,心里打起了算盘。他做过胡亥的老师,教胡亥读书写字,两人关系十分密切。赵高心想:若是扶苏继位,扶苏一向正直,又与蒙恬交好,蒙恬兄弟必定会受到重用,到时候自己恐怕没有好下场;可若是胡亥继位,胡亥昏庸无能,容易控制,自己就能趁机掌权,甚至可以操纵朝政。
于是,赵高找到胡亥,劝他夺取皇位。胡亥起初还不敢,说:“父皇有遗诏,让大哥继位,我怎么能违背父皇的旨意呢?”赵高道:“公子,您想想,‘顾小而忘大,后必有害;狐疑犹豫,后必有悔’。如今天下大权,全在你我和李丞相手中,只要咱们三人联手,就能立您为帝。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,等扶苏回来,您别说当皇帝,恐怕连性命都保不住!”胡亥本就有野心,被赵高这么一说,顿时心动,便让赵高去说服李斯。
赵高找到李斯,开门见山地道:“李丞相,始皇帝驾崩,遗诏立扶苏为帝,此事只有你我知道。你想想,扶苏继位后,会继续用你当丞相吗?扶苏与蒙恬亲如兄弟,蒙恬战功赫赫,又是将门之后,威望比你高,功劳比你大,到时候丞相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