着桌上的黄金,又咽了咽口水,心想:“赵王本来就多疑,我再添把火,肯定能成!”于是他就答应了。
从那以后,郭开就天天在赵王面前吹风。一开始赵王还不信:“李牧是赵国的忠臣,怎么会谋反呢?”郭开就装模作样地拿出一些“证据”——其实都是他伪造的书信,说李牧跟秦军私通,还收了秦军的好处。后来郭开又找了几个心腹,一起在赵王面前造谣,说什么“李牧拥兵自重,早晚要反”“司马尚跟李牧是一伙的,要把赵国卖给秦国”。
赵王迁本来就没主见,听得多了,也就信了。他当即下旨,派宗室赵葱和颜聚去代替李牧和司马尚,还下令把李牧召回邯郸。李牧知道这是郭开的诡计,一旦回邯郸,肯定没好果子吃。可他又不能抗旨,只能长叹一声:“赵国要亡了啊!”
就这么着,李牧被召回了邯郸。郭开怕夜长梦多,又在赵王面前说:“李牧迟迟不肯交兵权,肯定是心里有鬼,不如趁早杀了,以绝后患!”赵王迁一狠心,就赐了李牧一杯毒酒。李牧看着那杯毒酒,眼泪都下来了——他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,到头来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!没办法,他只能仰天长叹一声,一饮而尽,当场就死了。司马尚也被罢了官,贬为庶民。
王翦在军中得知李牧已死,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。他当即下令:“全军出击,拿下邯郸!”
王翦亲自率领大军,渡过漳水,直扑赵军大营。赵军没了李牧,军心大乱,赵葱和颜聚又没本事,根本抵挡不住秦军的进攻。秦军一阵猛攻,就把赵军大营给攻破了,赵葱战死,颜聚带着残兵逃跑了。
王翦乘胜追击,一路打到了邯郸城下。邯郸是赵国的都城,城高池深,本来挺难攻的。可赵国的士兵和百姓一看李牧死了,赵军大败,都没了斗志。王翦又派人在城外劝降,说只要赵王投降,保证他的安全。赵王迁一看大势已去,只能开城投降。
就这样,王翦率军进入邯郸,俘虏了赵王迁,把赵国的土地改成了秦国的郡县。赵国,这个曾经跟秦国争霸的强国,就这么灭亡了。消息传到咸阳,嬴政高兴得不得了,封他为“武成侯”,赏了他一千户的食邑。
赵国一灭,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燕国。可没等王翦出兵,燕国就先惹恼了嬴政——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始皇。
这事儿把嬴政气得暴跳如雷!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,拍着桌子大喊:“燕丹小儿,竟敢刺杀寡人!寡人不灭了燕国,誓不为人!”当即就下旨,让王翦领兵二十万,讨伐燕国。
王翦领了旨,不敢耽搁,当即点齐二十万大军,从邯郸出发,向燕国进军。燕国的太子丹赶紧派大将秦开率领十万燕军,在易水南岸设防。这易水可是燕国的屏障,太子丹还亲自到易水边劳军,跟士兵们说:“易水就是燕国的国门,要是守不住,咱们就亡国了!”士兵们也都热血沸腾,发誓要跟秦军死战到底。
可燕国的实力毕竟不如秦国。王翦率军到了易水北岸,先是观察了地形,然后就制定了作战计划。他知道燕军虽然士气高,但兵力少,而且装备不如秦军,于是就用了个“疲敌之计”——每天派一小股秦军去易水边挑战,燕军一出来,秦军就往后退;等燕军回去了,秦军又来挑战。就这么着,燕军天天被折腾得够呛,没几天士气慢慢降了下来。
过了几天,王翦觉得时机成熟了,就下令全军出击。他把秦军分成三队:左队从易水上游渡河,绕到燕军的后方;右队从下游渡河,牵制燕军的兵力;自己则率领中军,从正面强攻。
这天一大早,王翦一声令下,秦军就发起了总攻。中军的秦军推着冲车,朝着易水南岸的燕军阵地冲去;弩兵在后面射箭,箭如雨下,把燕军的士兵射得抬不起头来;左队和右队的秦军也顺利渡过了易水,从两边包抄过来。
燕军本来就疲敝,一看秦军三面夹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