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网 > 女生同人 > 中国野史大甩卖 > 第12章 上官婉儿伴君侧

第12章 上官婉儿伴君侧(2 / 3)

工作,婉儿几乎以宫殿为家。她在武则天寝殿旁的偏房里设了书案,案上永远摆着最新的奏疏和经史典籍。每当武则天深夜批阅奏章,她便在一旁研墨伺候,困了就用冷水擦脸,倦了就靠在书箱上打个盹。久而久之,她不仅熟悉了朝廷的运作流程,更学会了揣摩武则天的心思——这位女皇帝需要什么样的诏令,厌恶什么样的言辞,甚至在不同情绪下对政事的不同态度,她都了然于胸。

最能体现她政治智慧的,是圣历元年的“突厥请和”事件。当时突厥可汗默啜遣使请和,要求唐朝嫁公主和亲。武则天召集群臣商议,多数大臣认为突厥反复无常,不可轻信。婉儿却在武则天耳边低语:“陛下,突厥请和,乃因内部纷争;我朝若许和亲,既可暂息边患,又能离间其部。且可借此机会,整饬军备。”这番话切中要害,武则天最终采纳,果然达到了“以和为缓兵之计”的效果。

在文学上,婉儿更是成了武则天的“文化代言人”。她主持修撰《三教珠英》,召集天下文人学士,将儒释道三家典籍分门别类整理成集,这部巨着耗时多年,收录典籍数千卷,成为武周时期的文化丰碑。同时,她还在宫廷中举办诗会,亲自评点朝臣诗作,一时之间,吟诗作赋成为长安官场的风尚,连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,都要捧着诗稿向她请教。

四、墨诏与胭脂:宫廷里的双面人生

随着权势日增,上官婉儿的生活也染上了双重色彩——白天,她是手持墨笔、决断政务的“女宰相”;夜晚,她则回归深宫女子的身份,在胭脂水粉中寻找情感慰藉。野史《控鹤监秘记》中记载了她与武则天男宠张昌宗的一段纠葛:某夜,婉儿在武则天寝宫旁撞见张昌宗,两人言谈间稍有亲昵,被武则天撞见。盛怒之下,武则天取金刀刺向婉儿面额,虽经张昌宗跪求才免一死,却在她额头留下了一道疤痕。

为遮掩疤痕,婉儿在伤处刺了一朵红色梅花,反而更添妩媚,宫女们争相效仿,形成了唐代盛行的“红梅妆”。这个故事虽不见于正史,却暗合了婉儿在权力漩涡中的生存智慧——即便遭遇惩罚,也要将伤痕化作独特的装饰,在绝境中开出花来。

中宗复位后,婉儿的权势更胜从前。她被封为昭容,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,甚至可以参与决定官员的任免。《旧唐书》记载:“婉儿通武三思,故党于武氏,又与韦后、安乐公主相结,数劝韦后行则天故事。”这段记载揭示了她在中宗朝的政治立场——她与武三思私通,借此维系武氏家族的势力,同时又依附韦后,试图在后宫与前朝之间搭建权力桥梁。

在长安的崇仁坊,婉儿修建了豪华的私宅,宅中设有书楼和花园,常常宴请文人雅士。每当她设宴,朝中官员便争相赴会,献上诗作和珍宝。她坐在楼上,手持金步摇,逐一点评众人的诗文,得她赏识者,往往能获得提拔。这种“以文取士”的方式,虽带个人色彩,却也为朝廷网罗了不少人才,比如后来成为名相的张说,就曾得到她的举荐。

五、唐隆政变:红妆的最后绝唱

景龙四年六月的一个深夜,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军冲入玄武门,发动“唐隆政变”。禁军的喊杀声惊醒了长安城的寂静,也敲开了上官婉儿的房门。她早已梳妆整齐,手持烛台,在廊下等候。当李隆基的部将刘幽求带兵闯入时,她命侍女捧出一摞诏书——那是她近年来替中宗草拟的、旨在抑制韦后势力的文件。

“此乃昭容为社稷所备,愿将军呈于临淄王。”婉儿的声音平静,烛光在她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,额间的红梅妆在夜色中似血般醒目。刘幽求翻看诏书,果然见其中多有“罢韦后党羽”“安宗室社稷”之语,心中迟疑不定。然而李隆基赶到后,却下令:“此婢妖淫,渎乱宫闱,可斩之!”

《资治通鉴》对这一幕的记载是:“及隆基入宫,昭容执烛帅宫人迎之,以制草示幽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顶点小说网】 www.dingdian66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最新小说: 大明:我是朱标他舅 农民将军 太后娘娘请开门,奴才来请安了 抗战:我能读心,你拿什么赢 同穿: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如何拯救德意志 古人看我玩原神 大明秦王,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中国古代名人传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