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反。\"朱瞻基犹豫了很久,最后只说:\"都过去了,让百姓们好好过日子吧。\"
直到万历年间,朝廷才正式为方孝孺等人恢复名誉。当时的礼部尚书沈鲤说:\"这些人虽然反对成祖(朱棣),但他们的气节,是我们大明的骨气啊。\"万历皇帝下旨,在南京为方孝孺建了座\"表忠祠\",祠堂的柱子上刻着一副对联:\"十族殉忠千古痛,一祠表节万年香。\"
清朝人编《明史》时,特意为方孝孺单独立传,结尾处写着:\"方孝孺死节后,明代士人多以气节相尚,虽遇乱世而不改。\"这句话或许道出了这场惨案背后的意义——那些忠臣义士用生命扞卫的,不仅是建文帝的皇位,更是儒家倡导的\"君臣大义\"和读书人的风骨。
如今,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里,还能看到方孝孺的雕像。雕像中的他,穿着长袍,手持书卷,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。有游客问导游:\"他明知会被杀,为什么还要顶撞朱棣呢?\"导游指着雕像基座上的字说:\"你看,这上面写着'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',这就是答案。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