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营外跑,连盔甲武器都扔了。
骑劫呢?他正醉醺醺地躺在帐篷里,听见外面的混乱声,还骂骂咧咧地喊:“吵什么吵!不就是几个齐国人投降吗?”刚穿好一只鞋,就听见“哞”的一声,一头火牛撞进帐篷,牛角直接戳穿了他的肚子。骑劫惨叫一声,当场就没气了——这位“草包将军”,到死都没明白,自己是怎么栽在田单手里的。
燕军士兵没了主帅,跟没头苍蝇似的往北边逃。田单一看,立马下令:“开城门!全军追击!”即墨军民跟潮水似的冲出去,顺着燕军逃跑的路线追,一路上,那些被燕军占领的齐国城池,守将见燕军大败,又听说田单带着“天神之兵”复齐,都开城门投降。
您猜怎么着?田单带着军队追了没几个月,就把乐毅当年占领的七十多座城全收回来了!齐国,就这么从“亡国边缘”硬生生被拉了回来!
当年冬天,田单带着军队,护送躲在莒城的齐愍王之子田法章(也就是后来的齐襄王)回到临淄。
齐襄王刚回到皇宫,就下了一道圣旨:封田单为安平君,拜为齐国相国,赏夜邑(今山东平度)一万户人家的赋税。田单跪在地上谢恩,可心里却明白——“功高震主”这四个字,是前人拿生命总结出来的。
果然,没过多久,就有人在齐襄王面前说田单的坏话:“大王,田单现在权倾朝野,老百姓都只知有安平君,不知有大王!他还动不动就把自己的衣服给老百姓穿,把自己的粮食给士兵吃,这不是收买人心吗?您可得小心啊!”
齐襄王本来就对田单有点忌惮,听了这话,心里更不是滋味了,想要找个机会治田单的罪。幸亏当时有个叫貂勃的大臣,胆子大,也敢说真话。他对对齐襄王说:“大王,您这话可就错了!当年乐毅打齐国,您躲在莒城,连性命都保不住。是田单带着即墨的老弱病残,用火牛阵破了燕军,收复了七十多座城,把您接回临淄。要是没有田单,您现在还在莒城受苦呢!他把衣服送给老百姓穿,是因为他心里装着齐国百姓,这难道不是您的福气吗?您怎么能怀疑他呢?”
齐襄王一听,脸都红了,赶紧说:“你说得对,是我糊涂了!”当天就把说田单坏话的人杀了,还亲自去田单家里,跟他道歉:“之前是我不对,你可别往心里去。以后齐国的事,还得靠你多费心啊!”
可田单知道,君臣之间一旦有了嫌隙,就再也回不到从前了。后来,赵国国君赵孝成王派人来齐国,说愿意用五十七个城池换田单去赵国当相国。田单想了想,就跟齐襄王请辞:“大王,我在齐国待了这么久,也该换换环境了。赵国愿意用城池换我,对齐国也有好处,我就去赵国吧!”
齐襄王心里其实也想让田单走,又不好明说,就顺水推舟答应了。田单临走那天,临淄百姓都来送他,哭着不让他走。田单站在车顶上,对着老百姓拱手:“乡亲们,我田单这辈子,能让齐国重新站起来,就够了。以后你们好好跟着大王,齐国一定会越来越好的!”
到了赵国,赵孝成王果然封田单为都平君,还让他带兵打仗。田单也没让人失望,很快就带着赵军攻克了燕国的三座城,又立了一功。可不管在赵国过得多好,田单心里,始终惦记着齐国的父老乡亲——那片他用奇谋和热血救回来的土地,终究是他的根。
太史公司马迁在《史记》里,专门给田单写了一篇《田单列传》,还评价他:“夫始如处女,适人开户;后如脱兔,适不及距:其田单之谓邪!”意思就是,田单打仗的时候,开始像大姑娘似的沉稳,让敌人放松警惕;等时机到了,又像兔子似的迅猛,让敌人来不及反应——这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。
田单最厉害的,不是火牛阵,而是他懂“民心”。他在菜市场当市掾的时候,懂商贩和顾客的心思;在即墨守城的时候,懂百姓的恐惧和希望;复国之后,懂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