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蹈齐湣王的覆辙啊!”
然后,乐毅派人去燕国对燕惠王说:“大王,赵王愿意和燕国结盟,互不侵犯,一起讨伐不义之国。这样燕国能保边境安宁,赵国能免西顾之忧,两全其美啊!”燕惠王本来就觉得对不起乐毅,赶紧答应结盟,一场危机就这么化解了。
乐毅还经常往来于燕赵之间,为两国友好奔走。见燕惠王年轻,乐毅还给他提建议:减轻百姓赋税、重用贤能、加强军队训练。燕惠王虽然不一定都听,但很尊重乐毅,经常派人送礼物。
这一天,乐毅来到易水河畔,望着对岸燕国土地,老泪纵横。想起当年燕昭王在黄金台拜他为将的情景,想起自己率五国联军破齐的辉煌,想起在齐国安抚百姓的日子,心里感慨万千。他解下燕昭王赐的佩剑,沉入易水,长叹道:“这剑跟着我破了七十多座城,现在燕昭王不在了,我也老了,留着它没用了!”
随着年纪越来越大,乐毅身体越来越差,经常生病。赵惠文王很关心他,派最好的医生给他看病,还经常派人看望他。乐毅感激地说:“赵王待我不薄,我这辈子遇到燕昭王和赵惠文王两位明主,值了!”
公元前279年,乐毅在赵国观津病逝,享年七十二岁。临终前,他拉着儿子乐间的手说:“我这辈子,待过赵、魏、燕三国,侍奉过三位君主。在赵国帮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,在魏国促成燕魏结盟,在燕国率五国联军破齐,被封昌国君。可惜燕昭王去世后,惠王猜忌我,我只好投奔赵国,被封望诸君。我最遗憾的,是没能看到齐国民众真心归附燕国,没能完成燕昭王的嘱托。但我不后悔,因为我尽了本分,展了所学,没辜负‘兵家’二字!”
乐间哭着说:“父亲,我一定继承您的遗志,为燕赵友好出力!”乐毅点点头,安详地闭上了眼睛。
赵惠文王听说乐毅去世,非常伤心,亲自率文武大臣去观津吊唁,还下令按诸侯礼节埋葬乐毅。燕惠王也派使者来吊唁,送了很多财物,让乐间好好安葬父亲。
后人对乐毅评价很高。《史记》里说:“乐毅率弱燕之众,破强齐之师,报怨雪耻,以成霸王之名。”三国时期的诸葛亮,年轻时隐居隆中,经常自比管仲和乐毅,可见对乐毅的推崇。唐朝设立武庙,乐毅被列为“武庙十哲”,跟姜子牙、张良、韩信这些顶级名将并列,这是对武将最高的评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