搞这套改革时,估计没想到自己随手画的“军事大饼”,能影响这么久(《文献通考·兵考一》载:“府兵之制,起自西魏、后周,而备于隋,唐兴因之。”)。
四、“苏绰掏心”:宇文泰与智囊的“君臣cp”
宇文泰不光会打仗,还特别会用人。他手下有个叫苏绰的智囊,是个汉人,特别有才华。有次宇文泰跟苏绰聊治国之道,从白天聊到黑夜,宇文泰听得入了迷,不知不觉把身子凑到苏绰身边,最后干脆靠在苏绰身上,听他讲了一整夜——这“君臣cp”的亲密程度,在古代帝王里可不多见(《周书·苏绰传》载:“太祖乃召绰,与语,遂深相器重,引为大行台左丞,参典机密。”)。
苏绰给宇文泰提了个“六条诏书”,相当于“治国大纲”:
1.先治心:要求官员廉洁自律,别想着捞钱;
2.敦教化:提倡礼仪道德,让老百姓懂规矩;
3.尽地利:鼓励种地,别让土地荒着;
4.擢贤良:选拔有才能的人,别看出身;
5.恤狱讼:断案要公平,别冤枉好人;
6.均赋役:赋税徭役要合理,别把老百姓逼急了。
宇文泰看了之后,下令:“以后官员考核,就按这六条来,谁要是做不到,就别想升官!”他还让苏绰把诏书刻在木板上,放在自己办公的地方,没事就看看(《周书·苏绰传》载:“太祖甚重之,常置诸座右。又令百司习诵之。其牧守令长,非通六条及计帐者,不得居官。”)。
五、“宇文泰挖宝”:一场被诅咒的“盗墓闹剧”
宇文泰这人,啥都好,就是有点迷信。有次他听说汉武帝的茂陵里有宝贝,就派手下人去挖。士兵们打开茂陵,发现里面除了汉武帝的棺材,还有一卷竹简,上面写着:“后世有人挖我坟,他的下场会跟我一样!”(《搜神记·卷十四》载:“汉武坟内有一卷书,言‘后世发我冢者,当如我’。”)
宇文泰听了这话,心里咯噔一下,赶紧让人把茂陵重新封好,还杀了几个参与挖坟的士兵灭口,说:“让你们乱说话!”但这事还是传了出去,老百姓都说:“宇文泰挖了汉武帝的坟,早晚得遭报应!”——这“盗墓闹剧”,成了宇文泰的一个污点,也为他的死因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。
六、“临终托孤”:宇文泰的“权力交接”之谜
公元556年,宇文泰病重,把侄子宇文护叫到床边:“我儿子们还小,以后国家就靠你了,你可别学高欢家那几个混蛋啊!”宇文护哭着答应了。宇文泰又把大臣们叫来,指着宇文护说:“以后都听他的,谁要是不听话,就砍了!”(《周书·文帝纪》载:“太祖谓护曰:‘吾形容若此,必是不济。诸子幼小,贼寇未宁,天下之事,属之于汝。’”)
但他没想到,宇文护掌权后,比高欢家的人还狠,先后杀了宇文泰的三个儿子(宇文觉、宇文毓、宇文震),自己当了“幕后皇帝”。直到宇文邕(周武帝)继位,隐忍多年才杀了宇文护,这都是后话了。
宇文泰死后,他创立的府兵制和关陇集团(八柱国及其后代)成了北周、隋朝、唐朝的统治基础。比如八柱国之一的李虎,他的孙子就是李渊,后来建立了唐朝;独孤信的女儿嫁给了杨坚,生下了隋炀帝杨广——这“关陇集团”,简直是“帝王孵化器”,宇文泰要是泉下有知,估计会得意地说:“看,我这布局,够牛吧!”
七、关于宇文泰的“野史”
-“起名鬼才”的迷惑操作:宇文泰给儿子们起名特别随意,老大叫宇文毓(yu),老二叫宇文震,老三叫宇文觉,老四叫宇文邕(yong),老五叫宇文宪——这名字,感觉是随便翻字典取的,一点都不像帝王家的派头。
-“吃货”的执念:他特别喜欢吃“羌煮”(一种胡式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