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过长途飞行,林风和伊莎贝拉终于抵达了法国波尔多。湿润凉爽的空气,夹杂着葡萄园特有的清香,与天都市的燥热截然不同。伊莎贝拉家族安排的司机早已等候在机场,载着他们驶向位于葡萄酒产区腹地的一座古老城堡酒店。
沿途是连绵起伏的葡萄园,整齐的葡萄藤在夏日的阳光下舒展着翠绿的叶片,远处点缀着中世纪的石头教堂和古朴的农舍,仿佛一幅流淌的油画。林风看着窗外的景色,心中暗自比较着这与风园截然不同的农业生态和美学。
下榻的城堡酒店历史悠久,石墙爬满了常春藤,内部装饰却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。伊莎贝拉显然是这里的常客,熟稔地与酒店经理打着招呼,并特意向对方介绍了林风——“来自东方的神秘庄园主,林风先生。”
私人品鉴交流会安排在次日下午。地点不在城堡内,而是在附近一个属于主办方私有的、更为隐秘的小型酒庄里。与会者果然如伊莎贝拉所说,人数不多,仅二十余人,但气场强大。有头发花白、眼神锐利如鹰的的老牌酒庄庄主,有穿着随意却难掩精英气质的新世界葡萄酒酿造师,有戴着金丝眼镜、言辞犀利的米其林星级餐厅主厨,还有几位像伊莎贝拉这样的跨国贸易商和美食评论家。
林风的出现,无疑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。他年轻东方面孔,沉稳内敛的气质,在一群大多为中老年的西方参与者中显得格外突出。不少人投来好奇、审视,甚至略带怀疑的目光。
交流以自由品鉴和交谈的形式进行。长桌上摆放着各家带来的珍酿,空气中弥漫着橡木桶、黑醋栗、雪松等复杂而迷人的香气。伊莎贝拉熟练地穿梭其中,为林风做着介绍和翻译。
起初,林风只是安静地倾听,观察着这些世界顶级从业者如何品评酒液,如何交流种植与酿造心得。他们谈论风土,谈论微气候,谈论不同橡木桶对酒体的影响,其专业和痴迷程度,与林风对待风园茶叶的态度如出一辙。
当一位来自勃艮第的老庄主,自豪地介绍他如何通过精准控制产量、严格筛选葡萄来追求极致品质时,林风通过伊莎贝拉的翻译,适时地插话道:“罗曼先生,您对风土和极限品质的追求令人敬佩。这让我想起了我的茶园,我们同样相信,最顶级的味道,源于对自然最深刻的理解和最克制的干预。”
他的话引起了那位老庄主的兴趣。“哦?东方的茶园?年轻人,说说看。”周围几人也饶有兴致地围拢过来。
林风不卑不亢,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,描述了月湖与云雾山的小气候,讲述了他们如何只采摘清明前最嫩的芽叶,以及尝试融合不同工艺创造独特风韵的探索。他没有刻意夸大,只是平静地陈述事实和自己的理念。
“听起来,你做的不是简单的农业,而是在创造一种风土的艺术品。”一位来自纳帕谷的酿酒师评价道,眼中带着欣赏。
“有限的产量,极致的追求,这与我们很多顶级酒庄的理念是相通的。”那位老庄主点了点头,第一次用正眼仔细打量了林风,“看来,东方也有真正的匠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