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先把棚子搭起来,下午就能给大家看病、发药材!”
众人欢呼一声,立刻忙了起来。周明和几个年轻的渔民负责搭竹竿,韩婉儿和几个妇人负责铺席子,赵氏则烧了热水,给大家解渴。
苏月棠打开药箱,把药材分类放好,还细心地写了小纸条,注明每种药材的用法。
韩澈站在一旁,看着忙碌的人群,心里忽然有种莫名的感动。
他穿越到唐代,原本只是为了活下去,可现在,他不仅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,还能帮到这么多乡邻,这种感觉,比赚多少钱都踏实。
他想起现代的社区志愿服务,没想到在唐代,自己也能组织起这样一场“公益活动”,只是形式不同罢了。
“韩公子,你看棚子搭得怎么样?”
周明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。
韩澈抬头望去,一个简陋却结实的棚子已经搭好了,左边放着两张木板当桌子,右边摆着几个草席当凳子,棚子上还挂着韩婉儿写的“义诊摊”三个字,歪歪扭扭却很醒目。
“太好了!”
韩澈笑着点头,刚要说话,就看到苏月棠走过来,手里拿着一张纸:“韩公子,这是我昨晚整理的渔民名单,有皮肤病的我都标出来了,下午咱们按名单来,先看重的,再看轻的,这样快些。”
韩澈接过名单,上面的字迹清秀工整,每个名字后面都注了症状,比如“陈三郎:右手化脓”“周明:脚痒红斑”,看得出来苏月棠很用心。
他抬头看向苏月棠,正好对上她的目光,她连忙低下头,耳根有些发红。
韩澈心里愣了一下,随即笑了笑——苏月棠总是这样,温柔又细心,难怪村里人称她“活菩萨”。
他刚要说话,就看到远处跑过来一个少年,是村里送信的小厮,手里拿着一封信,气喘吁吁地喊道:“韩公子!县城来的信,说是‘福记杂货铺’李老板写的!”
韩澈心里纳闷——他刚和李老板谈好咸鱼干的事,怎么又来信了?
他接过信,拆开一看,脸色渐渐沉了下来。
苏月棠看到他的神色,连忙问道:“韩公子,怎么了?出什么事了?”
韩澈把信递给她,眉头皱着:“李老板说,有人跟他说,咱们的咸鱼干是用坏鱼做的,吃了会生病,他现在不敢订了,还让我把昨天的定金退给他。”
苏月棠看完信,脸色也变了:“肯定是有人故意造谣!会不会是……严鹤?”
韩澈点了点头,心里已经有了答案。
严鹤在县衙没占到便宜,又在药材上没拦住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