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bsp;翠薇谢过,提着竹篮走进屋。赵氏赶紧倒了碗水递过去,婉儿则好奇地凑在竹篮边,想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。
翠薇放下竹篮,打开第一个篮子的盖子,里面整齐地码着两袋糙米,还有一小罐粟米,都是韩家之前难得吃到的粮食。她又打开第二个篮子,里面是一匹淡粉色的细布,还有一小包药材,散发出淡淡的草药香。
“这糙米和粟米,是小姐让厨房准备的,说公子家之前或许缺粮,这点粮食能解燃眉之急,”翠薇指着布料和药材,继续说道,“这布是小姐自己攒的,想着公子家里有妹妹,或许能用得上;这些药材是治风寒的,入秋了容易着凉,小姐说给公子和家人备着。”
赵氏看着这些礼物,连忙摆手:“这怎么好意思?不过是举手之劳,怎么能收这么贵重的礼?”
“大娘您别客气,”翠薇笑着说,“小姐说了,公子不仅帮了她,之前改良晒盐法,让乡邻们都能吃到好盐,是个心善的人。这点薄礼,实在不算什么。”
韩澈站在一旁,心里却在琢磨——王瑾萱送的这些礼物,看似普通,却都送到了点子上:粮食解决了家里的温饱问题,布料适合婉儿做新衣服,药材更是贴心。这姑娘不仅观察细致,还很会做人,一点不像娇生惯养的官家小姐。
“替我谢谢王小姐,”韩澈接过翠薇递来的一张拜帖,上面用娟秀的字迹写着“瑾萱拜谢”四个字,“这份情我记下了,改日我一定上门道谢。”
翠薇又说了几句客气话,便带着小仆役离开了。送走翠薇后,婉儿抱着那匹淡粉色的布料,开心得蹦蹦跳跳:“娘!这布好软啊!我能做新裙子吗?”
赵氏摸了摸布料,眼里满是感激:“能,能,等娘把手里的活做完,就给你做新裙子。”她转头看向韩澈,语气郑重,“澈儿,王小姐是县尉的女儿,还这么客气,这人情咱们得还。”
韩澈点点头:“我知道,娘。等下午跟王县尉看完盐滩,我就去县尉府道谢,顺便看看能不能买点什么回礼。”
他心里却没这么简单——王瑾萱的这份谢礼,让他更觉得这姑娘不一般。早上的碰瓷事件,虽然看似是刘三和周四临时起意,但王瑾萱能准确说出刘三之前的讹诈经历,现在又特意送谢礼,会不会她早就知道刘三的底细?甚至,早上的碰瓷,会不会跟她有关?
这个念头刚冒出来,韩澈就摇了摇头——王瑾萱没必要用这种方式给自己找麻烦。或许,只是自己想多了。
他走到桌边,拿起那包药材,打开闻了闻——有紫苏、陈皮,还有些驱寒的草药,都是些常用的药材,没什么特别的。可他心里的疑虑却没消失,反而更重了些——王瑾萱对自己的关注,似乎有些过头了。
“哥,你在想什么呢?”婉儿凑过来,拉了拉韩澈的袖子,“这布真的能做新裙子吗?”
“能,”韩澈回过神,摸了摸妹妹的头,脸上露出笑容,“不仅能做新裙子,等哥再赚些钱,给你做件更好看的。”
&n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