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霉特性改进的技术之先进,远超当时现在的工艺水平。他一直以为是总督从什么秘密渠道搞来的,现在看来...
\"另外,\"唐启继续道,“我们要立即扩建昆明到重庆的铁路,同时疏通长江航道。所有出口货物必须贴上’西南制造’的标签。”
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。当唐启终于宣布散会时,窗外已是电闪雷鸣,暴雨如注。
\"老王,你留一下。\"唐启叫住准备离开的秘书。
等其他人都走光了,唐启才疲惫地靠在椅背上:“明天一早,你亲自带人去趟上海。”
\"上海?\"秘书一脸茫然。
\"对,去找那些洋行的买办。\"唐启眼中闪过一丝狡黠,“告诉他们,西南政府有大批青霉素现货,价格...比市场价高五成。”
秘书瞪大眼睛:“五成?那些洋鬼子能答应?”
\"他们会答应的。\"唐启冷笑,“因为很快,整个欧洲都会为青霉素疯狂。”
三天后,总督府外的场景印证了唐启的预言。十几个西装革履的洋人跪在大门前,有英国人、法国人、甚至德国人。他们操着蹩脚的中文,声嘶力竭地喊着:“总督大人!这是救命的药啊!”
昆明城的老百姓围得里三层外三层,指指点点,议论纷纷。
“看那些洋人,也有今天!”
“听说他们求的是唐总督发明的那种神药,能治百病呢!”
“活该!当年他们怎么对我们的?”
唐启站在二楼窗口,冷眼旁观这一幕。秘书站在他身旁,脸上写满不可思议:“总督,您真是神了!这些平日里趾高气扬的洋大人,现在跟哈巴狗似的...”
\"这只是开始。\"唐启转身走向办公桌,“告诉商务部,青霉素价格再涨五成。还有,让《西南日报》的记者来拍几张照片。”
\"拍照?\"秘书更糊涂了。
唐启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:“让全中国的人都看看,洋人是怎么跪着求我们中国人的。”
接下来的日子,西南地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状态。兵工厂的烟囱日夜不停地冒着黑烟,制药厂的工人三班倒,新建的铁路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延伸。
唐启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厂里。这天,他正在视察新建的第三兵工厂。车间里机器轰鸣,工人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,熟练地操作着设备。
\"总督大人,\"厂长是个精瘦的相省人,说话带着浓重的口音,“按照您的图纸,新式步枪的日产量已经达到五百支了。”
唐启拿起一支刚下线的步枪,熟练地拉动枪栓检查。\"不错,但还不够。\"他放下枪,转向厂长,“从明天开始,实行三班倒。工资加三成,伙食标准提高一级。”
\"可是总督,\"厂长面露难色,“原料和资金...”
\"原料我已经联系了吩咐了滇省的几家矿场,他们会优先供应。\"唐启打断他,\"至于资金...\"他指了指停在厂区外的几辆马车,“商务部不仅能全款支付给你们,还有丰厚的奖金。”
离开兵工厂,唐启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制药厂。这里的气氛截然不同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特殊的发酵味道。穿着白大褂的技术人员穿梭其间,记录着各种数据。
\"总督!\"林默小跑着迎上来,眼镜片上沾着些许药粉,“好消息!按照您的方法,青霉素的纯度提高了百分之十五!”
唐启点点头:“产量呢?”
\"日产两百公斤,是上个月的三倍。\"林默兴奋地说,“不过...”
“不过什么?”
“法国公使的代表昨天找过我,愿意出双倍价格买断我们的技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