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停了,东方泛起鱼肚白。
他想起后世那位张桂梅老师说过的话:"
一个受过教育的女孩,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。
"
这句话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生根芽。
"
因为,"
唐启转过身,目光如炬,“这些女孩不是别人的女儿,她们是我们民族的未来!
今天我们不救她们,明天谁来救我们的民族?”
议事厅内鸦雀无声。
李根源沉思片刻,突然立正敬礼:“属下明白了。
我这就去安排女学生选拔事宜。”
唐启点点头,转向其他官员:“诸位还有什么意见?”
王主事犹豫了一下:“大人,校舍建设需要时间,可否先借用民房”
"
不行!
"
唐启断然拒绝,"
必须建标准校舍,要有实验室、图书馆、操场。
这些女娃已经苦了十几年,我们要给她们最好的!
"
他顿了顿,语气稍缓,“先从省城调一批教材过去,再派人去上海和京都租界的女子学校采购新式教科书。”
会议持续到天光大亮。
当最后一份文件签署完毕,官员们陆续离开时,唐启叫住了李根源:“李先生,此事关系重大,你亲自去一趟丽江,见见那位张老师。”
李根源点头:"
属下明白。
不过"
他欲言又止。
“有什么话直说。”
"
大人,您似乎很了解这位张老师?"
李根源小心翼翼地问,“您之前认识她吗?”
唐启望向远方连绵的群山,那里是丽江的方向。
他想起后世那位张桂梅老师身患重病却坚持办学的身影,想起她说的"
只要还有一口气,我就要站在讲台上"
的誓言。
"
不,不认识。
"
唐启轻声说,“但我相信,她会成为改变这片土地的人。”
“大人,夜深了,明天你还要去军营视察。”
副官催促着唐启。
城巴佬可能很难想象在2o1o的时候,西南山区的女孩子是什么样的情况,七八岁就订了娃娃亲,十多岁嫁人,然后就是生育机器,我有一位同学,o9年,初中读完就嫁人了,这还是城乡结合部的地区。
当我看《山花浪漫时》这部剧,才明白那些脱贫攻坚的地方是多么难走出一位女学生。
向所有在一线支教以及像张老师这样的人致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