帽、拄着手杖的中年男子。
黄轸抬起头,同样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总督。
两人曾在重九起义前有过一面之缘,但此时此地重逢,却是在这样的情境下。
"
唐总督?"
黄轸的声音沙哑,显然经历了长途跋涉,“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您。”
唐启连忙将这位革新派领袖请上自己的专列。
车厢内,黄轸接过热茶,双手仍在微微颤抖。
"
宋先生的事,我听说了。
"
唐启沉声道,“请节哀。”
黄轸的眼中闪过一丝悲痛和愤怒:“袁大头这个独夫民贼!
他以为杀了钝初(宋教仁字)就能吓住我们?革新派在全国的组织已经行动起来,这一次”
"
这一次你们准备不足。
"
唐启打断他,递过一份密电,“袁大头刚刚向五国银行团借款两千五百万英镑,专门用于镇压革新派。”
黄轸脸色大变:“这么多?他这是要”
"
全面开战。
"
唐启的声音冰冷,“黄先生,恕我直言,以革新派目前的实力,正面抗衡北洋无异于以卵击石。”
黄轸沉默了。
作为军事指挥官,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革新派与北洋军的实力差距。
良久,他抬起头,眼中闪烁着最后一丝希望:“唐总督,西南六省”
"
我正在准备。
"
唐启站起身,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,“但不是现在。
黄先生,我需要你帮我一个忙。”
“什么忙?”
"
让革新派再坚持三个月。
"
唐启转身,目光如炬,“三个月后,我会出兵北伐。”
黄轸震惊地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,突然意识到,这个西南总督的野心和格局,远所有人的想象。
当专列再次启动时,黄轸已经带着唐启的秘密承诺前往上海。
唐启站在车窗前,看着渐行渐远的站台,心中默默计算着时间。
回到昆明总督府,唐启连夜召开了秘密军事会议。
会议室里,陆军司令刘存厚、海军筹备处处长林永健、商务部长周天等核心官员齐聚一堂。
"
诸位,"
唐启开门见山,“北伐计划提前。
蔡司令,北伐军什么时候能完成战备?”
蔡锷闻言立刻起立:“报告总督,三个月内可完成全部准备。
但”
“但什么?”
"
军饷和装备"
刘存厚犹豫道,“虽然德国人的钱解决了燃眉之急,但要支撑一场大战”
唐启笑了:“周部长,告诉刘司令我们还有多少钱。”
周天翻开账本:"
除去必要开支和海军建设,目前可用资金约合八百万英镑。
另外,"
他看了一眼唐启,得到默许后继续道,“法国人提供的下龙湾作为出海口,我们的货物不再受到制约,已经开始产生收益,预计每月可增加五十万法郎收入。”
刘存厚的眼睛瞪大了:“这么多?那”
"
够了。
"
唐启敲了敲桌子,“三个月内,我要第北伐军完成整编和训练。
海军方面继续维持训练,利剑大队配合林处长,将甲午海战中幸存的军官将士,能请的就请过来。
周部长,继续加强与德法的贸易,特别是军工原料的进口。”
会议持续到凌晨。
当其他人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