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电影的世界里,无法脱离。
我们的电影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小角色了。很多电影要么讲述了富豪与底层之间的跨阶层恋爱;要么讲述了中產阶级的生活与无奈;要么是成功人士在失去一切之后的悔恨。说实话,都不怎么接地气。因为大部分的人还是像《我不是药神》里的这些角色们。
他可能是程勇这样在街头开个小店、百无聊赖的店主;可能是有一个深爱的妻子和孩子,所以要拼命坚韧地活下去的吕受益;可能是被丈夫拋弃,为了养活女儿不得不在夜店跳钢管舞的思慧;可能是沉默寡言不善表达却內心善良讲义气的黄毛;也可能是有著虔诚的信仰却得不到解救的刘牧师。
他们的生活一塌糊涂、一地鸡毛,却依旧拼命地努力,想要得到更加美好的未来,想要让自己最爱的人生活得更好。无论生活沦落到什么样的地步,善良都是不至於让他们墮落下去的底色。
这部电影里没有典型的反派,唯有一个张长林张院长,靠卖假药骗取病人的救命钱,通过威胁程勇取得了代理权,之后又將药品的价格提到2万一瓶,惹了眾怒,可谓是前科累累。但就是这么一个人,在被捕之后居然没有说出程勇的名字。
我记得听过一句话:我做不到的,希望你能做到。
所谓善良,对他来说大概就是內心不曾泯灭的一点点火星,当火星被点燃之际,就能燃烧他整个生命。
我们生而平凡,我们没有挥斥方遒的权力、没有挥金如土的財富、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、也没有主角的开掛运气。所以我们才更明白普通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如履薄冰。那是不敢辞职、不敢生病、不敢出事、不敢颓废的小心翼翼,因为哪怕行差就错一步,都可能万劫不復。
见识过深渊,才会明白痛苦究竟意味著什么。所以才期待生命中有一束光能照进来,能给我们带来希望。
《我不是药神》里,希望成为了最终的註解。
记得听说过一句话:一个人最大的价值不是自己完成了什么,而是为別人完成了什么。
这句看似过於正確的老话,曾经我们在一些国外电影当中看到过这样的电影,现在终於有一部国產的电影能够完美地詮释它,而又没有以往类似影片端著的尷尬。
它直面了一个我们国產电影以往不敢面对的问题:死亡。
在死亡面前,法律显得冷漠;製药厂显得无情。因为对於人类来说,生存权高於一切。哪怕在法律角度上程勇犯了法,但只要三观正常的人,都会倾向於支持“活著比什么都重要”这一基础伦理。
它引起的泪点不仅仅是因为伤心、难过或者感动,而是一种如同生活一般五味杂陈的东西,那些东西聚集在你的胸口,蒸腾、压抑,让你想说又说不出来,想哭却又不能痛痛快快地哭,它甚至让你在之后的一段时间,只要看到剧照的时候就有落泪的衝动。
它戳中的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最深重的痛苦。
而这世上,归根到底,每个人都是普通人。
这是一部我们过去想拍却不敢拍,想拍却拍不出的电影。
这样一部与现实直面正刚的电影,分分钟戳中了国人的心窝子——药、穷、活著。
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,“世上只有一种病,那就是穷病。”
好的电影可以引起人的共鸣与思考,毫无疑问的是,这部电影成功地做到了!
它当然没有那么完美,但是於国產电影而言,它却又足够优秀。
在这个故事里,生命、利益、法律等多种矛盾体奔涌而来,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,如果你是程勇,你会怎么做
在最后一幕,程勇穿过人群,囚车外的所有人都在为他送行,他確实是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