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甚至于伍子荀,凉国公,齐遇,纪王,道衍和尚,楚千帆,武藏……许许多多的人,都在寻求自己的道。
这个道即是武道,亦是自在。
得道者,自在矣。
人世间就是一个巨大的牢笼,每个人都困在其中,都在寻求自在。
我本来只想写姜峰,不良帅,景天子,寻自在的过程,以及他们的挣扎和谋划,后来想想,既然故事还很长远,何不把局面再扩大一些,让更多的人物参与进来。
身处这个环境,所有心有囚者,皆在以自己的方式寻求自在。
在我看来,这才是这个世界,这个故事最精彩的一部分。
而追求自在的过程,必然不会那么顺利。
所以一开始,有些读者看着觉得憋屈,那是因为我总要告诉你们,姜峰为什么不自在。
这一卷的主题本就限定了它的内容在一开始时,会给人一种不太舒服的感觉。
就像是你人生中,最艰难的那段时光。
走过去了,便是一帆风顺。
那么,基于这个主题,我才选择了这样的写法。
所以接下来,再与诸位聊一聊这一卷的写作方式。
其实对我来说,这是一本试错的书。
我最开始不想按照传统的写法去写书,但听了一些同行的话,这年头你不整点老套路,根本没有流量。
所以开书的时候,我用了比较传统的写法,但我想的是,用传统的开头,写出非传统的过程,以及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。
我想我大概是做到了,只是还不够好。
至于为什么说这是一本试错的书,其实追下来的读者应该不难发现,从第一卷,第二卷,再到第三卷,诸位应该能够感受到,每一卷在无论是内容,布局,风格上,其实都不太一样。
我一直在尝试,用新的写法,用新的方式去描述这个故事,然后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。
所以在这个过程中,有些东西难免没有写好。
前两卷的写作方式,在之前的总结已有谈到,在此不作赘述。
第三卷我用的是多线并行,局中有局的写法。
传统的叙事方式是一个事件结束,再开启另一个事件,结构上比较简单,叙事也比较清晰,但这个方式,我前两卷已经用过了,因此在第三卷,我决定挑战一下自己,换一种新的写法 ,可真正动笔的时候,才知道这种写法,难度极大,很容易就写崩!
我将这种写法,命名为炒面式写法,意思就是多线剧情,但又彼此交叉,相互牵连,看似杂乱,待到抽丝剥茧后才会显得清晰,给人恍然大悟的感觉。
比如十二圆桌是一条线,但其中包含了党争这条线。包含了洛神教释放魔尊这条线,包含了未来宗炼魔这条线,包含了景天子替换国运这条线。
而魔尊这条线,又包含了儒家开道,包含了景国与圣殿的对赌,包含了比武大会,也解释为什么文帝会大力扶持儒家,先帝又选择扶持佛门等等。
我也叫它【半坑半埋】。
换一种说法,就是我挖了一个坑,但是这坑我只填了一半,然后再挖了一个坑,把这个新坑的土填在上一个,但只填了一半,然后又接着挖坑,只有到最后,当真正的谜底解开以后,以往没填好的坑,才会全部给它填完后。
诸位可以理解为,我是在不断的埋钩子,留悬念,但每一个钩子,每一个悬念都与前面的剧情有所关联。
但这种写作方式太难了,真心不建议新手使用,太容易写崩了。
我想往后我也不会轻易再作尝试,这种方式需要对剧情有着绝对的把控,在细节上做更好的处理,才能施展此等【写作神通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