像带着前辈的手,永远不会走偏路。”茶砖入手温热,砖内的茶梗自动排列,组成各自商路的安全路线图。
三、分道扬镳的约定
盐晶溶洞外的空地上,七路商队的驼铃再次响起。领头驼的背上都插着新制的旗帜,旗面用七地的染料染成:雪莲谷的金黄、澜沧江的碧绿、极北的莹白、东海的湛蓝、江南的黛青、西域的赭红、滇南的绛紫,旗帜中央的雪莲花图案都用盐晶绣成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
“今日分路,明年清明在星味小厨汇合,”苏茶婆牵着男孩的手,将陶哨塞进他掌心,“记住无论走多远,哨音就是回家的信号。”她转身给每头骆驼系上祝福红绳,红绳的结法与二十年前马帮出发时一模一样,绳尾的流苏都缀着半片雪莲花瓣。
冷霜华的商队率先启程,狼头鞘弯刀在阳光下划出银光。她勒住驼缰回头时,发现盐晶溶洞的方向升起七道烟柱,烟柱的颜色与旗帜对应,在天空组成巨大的雪莲花形状。“这是盐母送别的信号,”她挥动弯刀回应,驼队的铃铛声突然变得高亢,与远处的雪崩声组成送别的曲调,“我们在极北的盐仓等新茶路开通。”
苏念霜的茶苗驼队沿着澜沧江而行,竹篓里的七地茶苗突然齐齐转向,朝着星味小厨的方向微微颔首。她将带来的盐末撒向江面,盐粒在水中不散,反而连成细长的银线,顺着江流延伸向远方。“让江水带着茶盐的消息回家,”她望着银线消失在拐角,“等茶苗扎根,就把新茶种送遍七路。”江面上的白鹭突然聚集,翅膀拍打的节奏恰好是《茶马谣》的尾音。
东海客商的船队在河谷整装待发,海螺哨的声响引来鱼群跃出水面,鱼鳞在阳光下反射出盐晶般的光泽。他将盐母馈赠的茶种撒进船舱的海水里,茶种竟立刻发芽,嫩芽朝着雪山方向生长。“海水会带着茶根认路,”他解开缆绳时,发现船帆的阴影在沙滩上组成星图,“明年带东海的盐茶回来,给星味小厨添新味道。”船队出发的涟漪里,漂着无数片茶叶,每片背面都有月牙纹。
四、星味小厨的新韵
回到星味小厨时,毡房外的老茶树已抽出新枝。沈砚之将七地盐茶的样本分类储藏,盐引拓片贴满了新制的账本,每页都用对应的茶汁标注着商路见闻。“第一页记着雪莲谷的盐母传说,”他翻开账本给林晚星看,“最后一页留着空白,等明年七路商队的收获来填满。”账本的锁扣用茶枝与盐晶熔铸而成,形状正是混沌天机勺的轮廓。
林晚星在院中开辟了新的茶圃,七地茶苗按星图方位栽种,每株苗旁都埋着对应的盐晶。她用天机勺舀来山泉水浇灌,茶苗突然齐齐摇曳,叶片的阴影在地面拼出“星味小厨”四字,笔画间渗出细小的盐粒。“茶圃说它会记得每个家人的气息,”她轻拍最茁壮的那株雪莲谷茶苗,“等到来年采茶时,就能喝到七地融合的新茶。”茶圃边缘的蒲公英突然飘散,绒毛带着茶盐香气飞向远方,像是带着邀请函。
男孩在毡房角落搭起小小的工作台,上面摆着他的陶哨、雪莲木牌和掌心拓印的地图。他用沈砚之给的茶刀雕刻新的木牌,木牌上的雪莲花图案越来越熟练,每个花瓣都刻着不同商路的标记。“要给每个商队的叔叔阿姨刻一块,”他举起刚刻好的木牌,上面的月牙胎记旁多了个小小的驼铃,“这样他们看到就知道我在想他们。”木牌放在算珠盒旁,算珠突然转动,发出的声响与他的刻刀声合拍。
苏茶婆坐在老茶树下,将带回的盐母汁液与陈年茶膏混合,制成新的盐茶酒。酒坛的封口用七地的红绳交叉缠绕,绳结中央嵌着片盐母茶树的新叶。“这坛酒要埋在茶树下,”她给酒坛系上标签,上面用茶汁写着“待七路归人”,“等明年清明开封,就能尝到岁月和牵挂的味道。”埋坛的土坑里,她特意撒了把雪莲谷的盐末和澜沧江的茶籽,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