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面催促着,让赶紧去正厅。
两个孩子在正厅门口相遇。
吉时已到,庄重的乐声响起。
李复和李韶两人也穿上一身淡雅的新衣,站在厅内,看着两个小小的身影在仆妇的引导下,一步步走向那庄严的香案。
李睿走在前头,努力让自己不紧张,而赵硕则是紧紧跟在李睿身后半步的位置,亦步亦趋。
颜相时身着儒袍,面容清癯,坐在正厅主位上。
“拜师礼,始——”
李复率先上前,对着颜相时躬身一礼:“小儿顽劣,日后便有劳先生费心教导了。”
颜相时含笑还礼。
“殿下客气,老夫老夫定当尽心竭力。”
两个孩子上前按照指引,跪拜先师,叩首师长。
然后从身旁侍女端着的托盘上,双手捧起拜师茶,高高举过头顶,声音清脆:
“学生李睿,请老师用茶!”
颜相时笑容慈和,接过茶盏,象征性地饮了一口,然后放下。
赵硕同样,端起茶水,敬奉师。
“学生赵硕,请老师用茶。”
拜师茶饮毕,颜相时放下茶碗,伸手将两个孩子扶起来,温声说道:“起来吧。”
而后,颜相时身边的两个仆从各自捧着一个托盘,上置一管毛笔和一方砚台。
将两套笔砚郑重交给两个孩子,谆谆教诲:“今日赠你们两人笔砚,望你们从此勤勉向学,知书明理,修身立德,不负父母期望,亦不负韶华光阴。”
两个孩子双手接过,大声应和。
“是,老师,学生谨记。”
“礼成——”
随着司仪的高唱,厅内凝重的气氛瞬间缓和下来。
李复和李韶脸上露出了放松而喜悦的笑容,上前与颜相时寒暄致谢。
老赵躬身站在一旁,早已眼眶通红,强忍着不曾落泪。
李睿和赵硕开始每天跟着颜相时读书认字练字。
几日后,李泰的车驾来到了庄子上。
年前回到长安,如今,他要回到封地去了,临行之前,总要顺路来一趟的。
在宫中的时候便已经听说李睿正式拜颜相时为师,所以来的时候,也是带了不少礼物,专门给李睿的。
一番寒暄后,李泰命随从将礼物抬到厅中。
几只沉甸甸的礼箱打开,里面的物事琳琅满目,看得出是花了心思的。
“王叔,婶婶,这是我从宫中挑出来,专门送给狸奴的。”
“上等的徽墨两匣,还有湖笔,至于纸张,庄子上的纸是最好的,小侄就不献丑了,另外,还有两方端砚,文房四宝,除却纸张之外,都齐全了。”
“另外,小侄还带来了两套书。”
“另外,小侄还带来了两套启蒙典籍,这是《仓颉篇》,这是《急就章》,都是宫里用的精校版本。”
“还有一些是小侄幼时读着觉得甚是有趣的杂家笔记和绘本图画,闲来翻翻,或能解闷。”
“待小侄到了扬州之后,定在当地好好搜罗些南边的奇珍异物、特产好书,一并给狸奴送来,也让他见识见识江南的风物。”
李复看着这份厚礼。
“青雀费心了,狸奴这会儿正在上课,得到中午,一会儿让他亲自谢谢你这位好兄长。”
李泰闻言,笑意盈盈:“王叔,自家人,就无须客气了,能赶上狸奴启蒙进学,也是一番运气,这点心意也算不得什么。”
“去年一年,小侄在扬州,对王叔这庄子上的风物,可是想念的紧,如今临行,只想着在王叔家多吃两道菜才行。”
李复闻言,哈哈大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