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要利用马帮,就必须了解马帮。好在通过者黑嫫,他打探到了不少马帮的分布、组成和运营管理信息,并且借助后世的材料,大致有了一些基本概念。
云南全省目前活跃的马帮约300-400支,含临时雇佣脚夫的话,总人数在1.2-1.8万人之间,全省常年参与运输的马匹约5万匹。单帮规模差异显着,大帮如鹤庆帮、喜洲帮有150-300人,骡马500匹以上;中帮一般在50-80人,骡马150-200匹;小帮也叫"散脚",多为10-20人,骡马30-50匹之间。
地域分布上,滇西北线(大理、丽江,茶马古道)占40%,多为藏族、纳西族马帮,运输茶叶、盐巴至藏区;滇南线(普洱、车里,普洱茶马道)占30%,以傣族、哈尼族为主,运输普洱茶、紫胶至越南;滇中线(昆明、楚雄,盐矿商道)占30%,汉族马帮主导,运输东川铜、禄丰盐至昆明。
马帮内部有明确的层级结构,主要由马锅头、二锅头、管事、赶马人(马脚子)等组成。马锅头,像者黑嫫这样的,是马帮的首领,负责整体的运输业务,包括路线规划、货物采买与分销、与商家和关卡的交涉等。二锅头,就是之前代替者黑嫫处理很多事务的老马脚子一样,协助马锅头管理马帮,处理日常事务。大马帮还有专门的管事,负责马帮的后勤保障,如马匹的照料、食物和装备的准备等。马帮的主力是赶马人(马脚子),负责赶马和运输货物。
马帮分为常年性马帮和季节性马帮。常年性马帮是专业性的,规模较大;季节性马帮则是临时性的,由几个小马帮或数匹马合伙组成。
马帮成员的家庭出身较为多元,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富裕家庭,比如一些回族马帮的马锅头来自商人家庭,或者汉族地主家庭,或者像者黑嫫这样是某个少数民族村寨的寨主。他们通过马帮运输积累了财富,逐渐成为商人或地主。许多普通农民家庭购买骡马加入马帮,充当赶马人或伙夫,以赚取基本的生存经费,或者是破产的农民、矿工家庭等。在滇南地区,回族马帮较为活跃,成员多来自回族聚居的社区,如后世开远市大庄回族乡、个旧市沙甸区那些区域等。
普通马脚子中,家庭出身属于贫困农民的约60%,比如滇中坝区失地佃农后代;矿工子弟约25%,比如个旧锡矿/东川铜矿失业者;山民占15%,擅长山地穿行。按民族划分的话,汉族约50%,不少人任账房、管事;回族约30%,控制了滇西跨境马帮;彝族大概15%,主要担任向导、武装护卫;白族有5%,他们擅长茶马古道语言沟通。
从年龄结构上看,主力梯队是20-45岁,占75%,其中20-25岁是驮运主力,月均行程800里;26-35岁的熟手多承担武装押运、路线侦察等任务;能做到36-45岁的,普遍可以担任二锅头、区域领队。还有一部分特殊群体,包括12-19岁的少年跟帮占15%,他们要接受日行50里训练;46-60岁的老年顾问占10%,他们退居后勤,月薪减半。
他们的待遇,马锅头没有基础薪资,享受20%的利润;二锅头一般是8银元的月薪,加5%的利润;管事月薪6元,加3%的利润;马脚子和学徒的月薪分别为3元和1元,没有利润分成。此时,1银元在昆明可购米30斤,清军绿营兵月薪2.5银元,法国领事馆仆役4银元。
他们的社会保障,假如有的话,是死亡赔付20银元,约合7个月收入;或骡马1匹。伤残的话,终身领取基础薪资50%,安排炊事岗位。医疗保障的话,就是随队草医会用三七粉、重楼膏处理外伤;重病者可提前支取半年薪资,但需抵押。每年6-8月的雨季休整期可返家,外出时马帮组织劳力为成员家属耕作。这个行当的年死亡率约15%,原因包括土匪劫杀、瘴气、坠崖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