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,从筹备这次红河嘉年华会一直到成功闭幕,王月生在蒙自众人眼中的忽隐忽现、神龙见首不见尾,都是源于他正在进行从日本回国,然后从上海沿江而上直赴武汉这段旅程。他利用自己在船上独占一间头等舱深居简出的机会,通过约柜系统常去蒙自。
在日本邮轮到达上海港前,王月生结束了在蒙自工作筹备会上的快闪,从孟立园秘密从虹溪搬迁到蒙自的约柜仓库中穿回日本邮轮。无心游览此时这座远东冒险家的乐园,换乘太古洋行(Butterfield&Swire-“太古”Taikoo)的江轮向武汉进发。
太古洋行在长江的航运业务始于1872年(同治十一年),至1900年已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具影响力的外资航运公司之一,其江轮以航速快、设施优着称,主要服务外商、传教士及中国买办。
太古江轮分“头等舱”、“二等舱”和“统舱”(Steerage)。王月生所乘的“金陵”(Kianglg)号是1898年下水的新船,载重2100吨,航速13节,其头等舱仅设10-15间私密舱房,票价30英镑,约合中国银元210元,约等同普通工人两年薪资,相当于普通中国工人半年工资。此时购票须到上海外滩太古洋行总部或指定代理(如怡和洋行)的售票处。王月生是从海轮上下来后,直接到上海“金利源码头”(后世十六铺码头一带)现场购票的,结果被告知因义和团运动期间列强加强对人员流动的管控,中国人购票还需额外担保,比如洋行买办推荐。王月生正愣神间,里面的售票员看到递过来的“华民出洋凭照”(护照)上的姓名,仔细看了王月生一眼,请他稍等,直接起身进了后面的办公室。很快,出来一个洋人大班,看了看王月生的护照,又翻开一张英文报纸看了看,连忙走出售票室,直接请王月生到了贵宾室。
随后,太古在码头的负责人和金陵号的船长一起进到贵宾室,确认了王月生就是前段时间在北京东交民巷送温暖的人后,热情寒暄,负责人当场表示要免费送王月生头等舱的票,王月生笑着拒绝了,对方也没坚持,因为知道对于那些大富豪来讲,自己态度做到、显示了尊重即可,人家真的是不在乎这些钱的。然后船长又想亲自陪同王月生登船以示尊重,王月生苦笑着说,“我不想太招摇,因为我不想此刻让船上的中国人知道我的身份”,对面二人相顾一笑,表示理解。
从太古在此的专用栈桥,跟其他头等舱乘客一样由侍者引导登船。12月初长江进入枯水期,但太古江轮吃水较深,约6米,需等待高潮位约2.5米方可通过黄浦江浅滩,所以等到过了上午9点才启航,以避开夜间雾航风险。
启航后,沿黄浦江驶入长江主航道,经“吴淞口”进入江苏段。清廷在此设炮台,1900年因“东南互保”未封锁长江。
王月生的头等舱位于上层甲板,拥有私人舱房,带舷窗、电灯、西式床铺、洗脸台。豪华餐厅供应正式西餐,要求着正装,由外籍厨师主理。吸烟室/阅览室配皮质沙发、英文书报、棋牌。酒吧供应洋酒、雪茄。观景甲板配藤制座椅,视野开阔。他出行只要有条件就乘头等舱,除了贪图享受外,还有就是方便晚上魂穿后世。
此时王月生就坐在观景甲板的藤椅上看景色。黄浦江两岸林立英、法、日商行仓库,如太古糖行、怡和纱厂,江面有英国“伴侣”号炮舰巡逻;进入长江后,水面开阔,北岸可见南通地标“狼山”,南岸为常熟、张家港农田,偶见帆船与渔舟。
忽然,王月生感觉有人朝自己走来。转眼看去,见是一个欧洲人和一个亚洲人。欧洲人约40多岁,西装革履,袖扣嵌着家族徽章。亚洲人约30许,穿和服外罩西装。二人走到王月生身边,王月生见状起身,那个欧洲人用浓厚的利物浦腔调说,“想必您就是王月生先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