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网 > 女生同人 > 盛唐边塞一武夫 > 第133章 多方的反应

第133章 多方的反应(1 / 8)

长安,兴庆宫,御书房。

清晨的日光,在地面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。

空气里弥漫着昂贵的沉香,烟气从紫铜仙鹤香炉中袅袅升起。

沉静,却压不住那份无形的沉重。

玄宗皇帝李隆基,身着龙服,袍上以金线暗绣龙纹,靠在宽大的紫檀木御座上,闭眼沉思。

御案上摊开着一份奏章,墨迹清晰,条陈分明,正是关于甘州军仓案的详报。

高力士垂手侍立在侧,身着紫色圆领宦官常服。

腰悬银鱼袋,面容沉静,眼观鼻,鼻观心,仿佛一尊泥塑,但偶尔抬起的眼帘下。

目光锐利地扫过下首站立的两位宰相。

李林甫与杨国忠几乎是同时应召而至。

李林甫身着深紫色圆领襕袍,头戴三梁进贤冠,面色沉静如水,步履沉稳。

杨国忠则是一身绯色官袍,金玉带钩闪烁,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跃跃欲试。

两人趋步上前,在御案前约五步处停下,整齐划一地躬身行礼,声音在空旷的殿内显得格外清晰。

“臣李林甫,臣杨国忠,参见陛下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

“平身吧。”

李隆基的声音听不出喜怒,他拿起那份奏章,又轻轻放下,指尖划过上面“张虔陀”,“贪墨”,“军粮”等刺眼的字眼。

“甘州军仓,国之命脉,供应着数万大军,竟糜烂至此,张虔陀,该杀,其背后牵扯,更该深究,夷三族。”

皇帝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凛冽的寒意,让殿角侍立的两个小宫女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。

杨国忠立刻上前半步,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愤慨,拱手道。

“陛下明鉴,监军副使李骁,年少有为,不负圣恩与杨某举荐,于赴任途中便洞察奸邪,雷厉风行,不畏强横,一举揪出此等蠹虫,可见其忠勇干练,实为陛下之慧眼。”

他语速略快,强调着李骁的功劳和自己的举荐之功。

随即话锋一转,目光似无意般掠过身旁的李林甫,声音压低了几分,带着暗示。

“然,张虔陀一介仓曹参军,岂有如此胆量与手段侵吞巨万,臣猜想,其勾结脉络,恐与凉州地方豪强,乃至朝中某些势力盘根错节,若不彻查到底,恐遗祸无穷,动摇边军根本。”

“臣恳请陛下,下旨,严查此案所有牵连,以正朝纲!”

李林甫面色沉静,待杨国忠语毕,才缓缓出列。

先是向着御座深深一揖,语气沉痛,带着请罪的姿态。

“陛下,老臣惶恐,身为首相,御下不严,致有此等败类祸乱军需,侵蚀国本。”

“臣有失察之罪,请陛下责罚。”

他先认错,姿态放得极低,旋即直起身,语调变得凝重而充满忧患意识。

“然,陛下,监军副使虽有监察之权,其职责在于纠察不法,上达天听,使陛下明察万里。”

“李骁此行,动机或为公心,然其手段,动用私兵,强行开仓,乃至夜闯官员私宅,形同抄检,此等行径,与《大唐律疏》、《唐六典》所定之程序纲纪,可有依循?”

他微微抬头,目光扫过御案后的皇帝,语气愈发恳切。

“陛下明鉴,若天下官员,各处监军,皆可效仿此风,凭一己之判断,便可动用武力,擅查仓廪府库,拘押官员,则朝廷法度何在,纲纪岂不荡然无存。”

“此例一开,非但不能靖地方,反而会导致各级官员人人自危,或相互攻讦,或缄默避祸,行政体系必然紊乱。”

“此非国家之福啊,陛下!”

<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顶点小说网】 www.dingdian66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最新小说: 古人看我玩原神 红楼群芳谱 如何拯救德意志 大明秦王,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大明:我是朱标他舅 太后娘娘请开门,奴才来请安了 同穿: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抗战:我能读心,你拿什么赢 中国古代名人传 农民将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