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p>
可到了研讨会前一天,麻烦彻底炸了锅。
陈阳来仓库核对手册数量,翻着清单皱起眉:“嘉宾手册应该剩25本,怎么现在就剩8本了?领出去的42本,登记本上才记了18本,剩下的24本去哪了?”
侯亮平心里咯噔一下,嘴上还硬:“不可能啊,我记着领出去的没这么多……”他赶紧翻自己揣在兜里的清单,上面除了最初的总数,啥记录都没有。他所谓的“记心里”,早被各种“灵活处理”搅乱了。
陈阳的脸色沉了下来:“明天嘉宾就要来,手册不够怎么行?你到底怎么管的?”
侯亮平急了,想拉陈海垫背:“陈海也跟着记了,他说不定知道……”可陈海却憨乎乎地开口:“我没记啊,你说不用我记,让我等你喊我……”
周围的新生也围了过来,林晓小声说:“我领了10本,侯同学说不用登记……”
赵磊也跟着点头:“我领了5根挂绳,他说不用申请……”
你一言我一语,领出去的数量越凑越多,侯亮平的脸越涨越红。
就在这时,乔大力突然凑过来,手里捧着那个旧账本,小声说:“陈阳姐,我记了每次领用的情况,您看——从9月12号到今天,一共领出去42本手册、38根挂绳,都在这儿记着,谁领的、领多少,都没漏。”
陈阳赶紧接过账本,翻开一看,每一页都记得清清楚楚:
9月12日,中文系林晓,手册10本;
9月13日,机械系赵磊,挂绳5根;
甚至连侯亮平借给他室友2本手册,都标了“9月14日,侯同学室友,手册2本,未登记”。
对着账本一算,剩下的手册数量刚好是8本,分毫不差。
“多亏你记了!”陈阳松了口气,转头看向侯亮平,语气里没了之前的温和
“亮平,不是规矩繁琐,是你太想‘省事’,要是早按规矩登记,能出这种错吗?
手册不够,我连夜去印,可你这‘心里有数’,靠不住!”
祁同伟也赶了过来,看完账本,对着侯亮平叹了口气:“我不是说你能力不行,是你太不把规矩当回事。实务工作,最怕的就是‘想当然’,一笔糊涂账,最后坑的是所有人。”
侯亮平站在原地,手指死死攥着衣角,他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嫌麻烦省掉的“登记”,最后会让自己这么难堪;
更没想到,乔大力那个他笑话“浪费时间”的账本,反倒成了救命的证据。
这时,陆则拿着一摞油印的《物资领用管理细则》走了过来,正是之前跟高老师报备过的版本。
把细则放在桌上,陆则指着其中一条,语气平静却掷地有声:
“亮平,细则里写得很清楚:‘所有物资领用需双人登记(领用人签字+对接人签字),每日核对库存,确保账实相符’。
咱们学法学的,讲究‘程序正义’,规矩不是用来麻烦人的,是用来避免出错的。
你觉得登记繁琐,可乔大力的账本证明,按规矩来,才能心里踏实。”
他顿了顿,转头对陈阳和祁同伟说:“剩下的物资对接,不如让乔大力来负责吧,他有完整的记录,懂规矩,也细心,不会出岔子。”
陈阳立马点头:“我同意!大力,以后你跟陈海一起对接,按细则来,每一步都登记清楚。”
祁同伟也跟着应了:“就这么办!”
侯亮平看着乔大力接过账本,看着新生们围过去问“乔同学,明天领手册要登记吗”,心里又气又慌,他费尽心机借关系攥住的对接权,因为自己嫌规矩麻烦,全没了;
那些他觉得“没用”的记录,反倒成了别人顶替他的理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