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一勺盐,凑近鼻子闻了闻,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,声音打着颤说:“就是这个味儿!跟刚晒的海盐一模一样咸!”他从怀里掏出一本用油纸包了十层的书,书皮上沾着不少旧盐粒,边角都磨破了。翻开一看,里头是手写的《制盐护盐要诀》,还有好多制盐的示意图,像咋精准控制晒盐的温度、滤盐时候的窍门,以及咋保养盐仓防止生锈。
“这是俺太爷爷传下来的,里头还有咋分辨盐质好坏、咋做不同种类盐的法子。你们帮俺交给俺儿子,让他好好学,别再像俺似的,一遇事就慌了神,连海盐都差点没护住。”姜老汉双手哆嗦着,把书递给老斩。老斩接过要诀,仔细擦干净上面的盐粒和锈渣,递给姜老汉的儿子:“往后定期用护盐灵光清理盐坊和盐仓,制盐的时候多留意盐的颜色和味道,一旦发现不对劲,就赶紧用灵泉水和草木灰处理,可千万别等锈毒扩散了。制盐工具也要定期保养,别让锈毒影响了使用。”
接下来那几天,大伙齐心协力,帮着盐农们收拾盐坊。报废的盐和盐渣埋到土里当肥料,还能用的盐和新盐重新装袋,装盐的袋子都用灵泉水洗净晒干;熬盐锅锈了的部件清理干净,换上新零件,制盐房还刷了一层防盐漆;新盐袋周围用干草木灰围了一圈,防止潮气和锈毒渗进去。金锈侯跟着姜老汉学制盐,一开始掌握不好晒盐的湿度,晒出来的盐要么太潮,要么太干,后来慢慢熟练了,还学会了做带香料味的调味盐。姜老汉尝了一口刚炒的菜,笑着夸道:“你这盐制得比俺的还香!咸里带香,刚刚好!”
有一天,金锈侯正在滤盐,突然发现滤出来的盐有点发黑,他赶紧停下,喊姜老汉过来看。姜老汉一看,脸色大变:“这是滤盐布上还有锈毒没清理干净!”周师傅走过来,用护盐灵光扫了一遍滤盐布,再滤盐的时候,盐粒就变得雪白晶莹了。“还好发现得早,不然这一袋盐可就全毁了。”周师傅说,还耐心教盐农们咋用灵光定期清理熬盐锅和滤盐布,特别是盐仓的通风口,得防着锈毒堆积。
离开那天,盐农们每人送了一袋新晒的海盐,袋口用红布封着,上面贴着“护盐之恩”的纸条。姜老汉还把自己用了几十年的盐勺送给金锈侯,这盐勺是铜的,表面磨得光溜溜的,上面刻着个“姜”字。“这盐勺舀盐最顺手,不沾盐,你拿着,往后想制盐了,就自己动手晒!”
快船离开盐坊的时候,盐农们都站在岸边挥手道别,有的还举着刚腌好的咸菜,朝着船上大声喊:“解锈侠!下次来,俺给你们做盐焗宴!”金锈侯趴在船边,使劲挥手回应:“一定来!到时候俺给你们制调味盐!”他摆弄着盐勺,笑着说:“如今有盐、有茶、有油、有面,往后的日子可齐全了,炒菜有盐,饭后有茶,再也不用对付着过了!”周师傅晃了晃新调好的防盐漆:“我把护茶珠的粉掺到防盐漆里了,往后制盐的工具刷上这个,不光能防生锈,还能让盐更纯净,不容易受潮结块!”
船行到海河口,突然看见远处有一群人朝他们挥手,还有人举着盐袋、茶篓、油桶、面袋。老斩拿起望远镜一看,笑着说:“是之前帮过的盐坊、茶坊、油坊、面坊的乡亲们!”大伙赶紧把船靠岸,王叔、姜老汉、叶老汉他们都来了,手里拿着各自坊里的东西,有的还带着刚做好的盐饼。王叔笑着说:“俺们听说你们往盐坊去了,特意凑到一块来送送你们,这些东西你们路上用,盐饼还热乎着呢!”
老斩接过东西,心里暖烘烘的,眼眶都有点泛红了:“谢谢你们!这么大老远还特意跑一趟。要是以后再碰上锈毒,你们也别慌,给我们捎个信,我们肯定来帮忙。”姜老汉拍着胸脯保证:“你们放心!俺们都学会用灵光清理了,还组了个护坊联盟,谁家有难处就去帮,肯定能守好自己的坊子!”
快船又起航了,朝着下一个目的地开去。船尾的浪花里,带着盐香、茶香、油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