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所以交给王敬忠,原因有三。
第一,漕运督察卫是新成立的机构,由王敬忠垂直管理,人员都是他精挑细选的忠诚之士,可靠性最高,也最不容易走漏风声。
第二,让督察卫去查一个宫内的小太监,属于“跨部门执法”,本身就透着一股不寻常,能让王敬忠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性。
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他要通过这件事,进一步巩固王敬忠那刚刚被“掰正”的三观——别问为什么,执行就对了!
果然,王敬忠在接到密旨的那一刻,整个人都愣住了。
”掖庭的小太监?福生?陛下费这么大劲,绕开大理寺和内廷司,让我这个御史大夫,动用督察卫的力量,去查一个小杂役?”
搁在半个月前,他定会脑补出一场“清君侧”的惊天大戏。但现在,王敬忠只是看着密旨,脑中回响着陛下的告诫:“字面意思,就是全部意思。”
但现在,王敬忠看着密旨上那清晰的字迹,脑海里只回荡着炎辰那天对他说的话:
“字面意思,就是全部意思,朕说一,你便做一。”
他深吸一口气,将所有乱七八糟的联想,全部从脑子里驱逐了出去。
陛下的智慧,岂是凡人能够揣测的?
我需要做的,不是去想“为什么”,而是去想“怎么做”!
他立刻叫来自己最得力的心腹,将任务布置了下去,并再三叮嘱,此事绝不可外泄分毫。
接下来的两天,朝堂风平浪静。
炎辰依旧扮演着他那个“威严而话少”的小皇帝角色,每天看着下面那群小心翼翼、生怕会错意的大臣们,汇报着漕运改革、军备整顿等各项工作的“字面进度”,心中倍感欣慰。
而到了第三天傍晚。
一份加密的报告,悄无声息地,送到了炎辰的案头。
炎辰屏退左右,独自展开了那份由王敬忠亲笔书写的报告。
”让我看看……我的第一次‘主动施法’,成果如何。
报告的前半部分,是那个名叫“福生”的小太监的生平。
出身贫苦,五岁净身入宫,为人老实木讷,不爱说话,在掖庭干了快十年杂役,存在感极低,属于那种扔进人堆里就再也找不着的类型。
履历清白得像一张白纸。
看到这里,炎辰的心,微微提了起来。
“难道……我猜错了?国运之力给我指了条死路?”
他耐着性子,继续往下看。
当他的目光,落到报告中段,关于“福生”三年前的任职记录时,他的瞳孔,猛地一缩!
报告上,用朱砂笔圈出的一行小字,如同惊雷,在他眼前炸响!
“天启二年秋,太尉王德贵灭门案案发当夜,杂役太监福生,因当值太监突发腹泻,被临时抽调,随内廷司掌事,前往案发现场,负责……清理血迹与搬运尸体等杂务。”
轰——!!!
炎辰的脑子里,嗡的一声!
线索,对上了,完美地对上了!
不是巧合!绝不是巧合!
那个看似随机,实则被国运之力精准操控的“意外”,真的将他引向了三年前那场血案的,唯一一个,活着的,被所有调查者忽略的……见证者!
炎辰缓缓握紧拳头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。一种前所未有的掌控感在心底油然而生,让他沉醉。从此刻起,他不再是只能被动等待的棋子,而是这大炎王朝棋局之上,唯一执棋的手。
他握紧小小的拳头,指甲因为用力而深深陷入掌心,却丝毫感觉不到疼痛。
一种前所未有的,掌控全局的快感,让他兴奋得浑身战栗。
”我不再是那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