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远真实情况,焚天宫已查得一清二楚,都在这密报里了!”
吴天翊接过密报,他望着眼前这位身份反转的烈火堂堂主,心中既有重逢的惊讶,更有对焚天宫这般周到安排的触动。
他打开密报,借着油灯的光亮仔细翻阅,一行行字迹映入眼帘,周靖远身份的真相,正随着密报的展开,缓缓揭开神秘的面纱。
原来周靖远出身南楚没落贵族周氏,其祖上曾是辅佐南楚开国君主的名将,奈何家道中落,到他这一辈仅剩薄田几亩。
十六岁那年,南楚南疆蛮夷作乱,朝廷征兵,周靖远为谋出路,带着仅有的一柄家传佩刀投军,从最底层的伍长做起。
他天生骁勇,更兼心思缜密,在战场上屡立奇功:十八岁孤身斩杀蛮族小首领,获封什长。
二十岁率军夜袭蛮族粮草营,助大军破敌,升为校尉。
二十五岁在“青峰山之战”中身中三箭仍死守阵地,击退十倍于己的蛮兵,被破格提拔为将军。
历经大小战役七十余场,四十岁那年,他因战功卓着被南楚先帝“昭文帝”封为镇南将军,统辖南疆六万周家军,成为南楚抵御蛮族的一道铁闸。
而让他声名鹊起的“红河大捷”,背后竟藏着一段权臣构陷的阴谋。
彼时南楚户部尚书张敬之子张衙内,在街头调戏周靖远之子周虎的未婚妻苏柔绚,周虎性情刚烈,失手将其打死。张敬得知后怒不可遏,对周靖远怀恨在心。
恰逢蛮族八万大军突袭红河防线,周靖远向朝廷求援,张敬却故意扣押兵符,拒发援兵,妄图借蛮族之手除掉周家军。
危急关头,周靖远以两万残兵布下“背水阵”,利用红河天险与蛮族展开周旋,硬生生凭着将士死战与精妙战术,创下以少胜多的奇迹,斩杀蛮族主将,逼退蛮兵。
消息传回京城,昭文帝龙颜大悦,御赐“忠勇无双”金匾一块,令百官前往周府道贺,张敬的阴谋也因此落空。
可好景不长,昭文帝驾崩后,其子“元顺帝”继位,元顺帝骄奢淫逸,沉迷酒色,不问朝政。
张敬趁机搜罗各地美女进献宫中,很快深得帝心,权势日盛。
他始终记恨周靖远,便联合朝中党羽,开始处心积虑构陷周家。
先是暗中散布“周家军拥兵自重,意图谋反”的流言,后又伪造周靖远与南蛮首领的往来书信,诬陷他私通蛮夷。
元顺帝昏聩无能,听信张敬谗言,竟下令要将周家满门抄斩!
行刑当日,周靖远本在南疆军中,得知消息后率军回援,却中了张敬设下的埋伏。
混战中,周靖远与周虎被忠心部将拼死救出,而周家一百三十六口,上至耄耋老人,下至襁褓婴孩,皆惨死于屠刀之下。
为避追杀,周靖远不得不隐姓埋名,带着周虎与残余部将逃至大乾边境的清溪村,从此过上了与世隔绝的乡绅生活,昔日镇南将军的荣光,也渐渐被世人遗忘。
密报读到末尾,吴天翊指尖捏着纸页的力度不自觉加重,指节微微泛白。
油灯的光晕在密报上投下晃动的阴影,仿佛将周靖远那跌宕起伏的半生都映在了眼前——从没落贵族到镇南将军,从忠勇无双到满门抄斩,这位老将的人生本就是一部写满铁血与冤屈的史书!
回想这些时日与周靖远的接触,吴天翊心中的认知愈发清晰:这位看似平和的乡绅,绝非表面那般安于现状、淡泊名利!
他眼底深藏的锐利,谈及军务时不经意流露的掌控欲,甚至对周虎“一身力气没处使”的叹息,都藏着一股压抑许久的劲——那是在蛰伏中蓄力待发的锋芒。
这种从底层凭军功拼杀上来的人,骨子里既有对机遇的极度渴望,更有不容小觑的野心,就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