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”
李德裕心中冷笑,一面在心中打着稍后驳斥的腹稿,一面想:你还知道崔、成二人是忠烈之士啊!
“其三,煽动民情,干预朝政!”李经的目光扫过站在皇帝身边的俱文珍,又迅速收回,“陛下明鉴!朝廷出兵浙西前,兰台书肆和云舒布庄已在民间造势许久。
虽则于平定李锜有益,然此例一开,若日后人人效仿,以笔墨为刀,搅动风云,干预兵事,朝廷威信何在?长此以往,恐成国之大患!此其罪三也!”
李经说完,重重叩首,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悲怆与决绝:
“陛下!刘绰此人,才则才矣,然恃才傲物,目无君上,诽谤先帝,搅乱纲常,煽动民情!臣弟恳请陛下,明察秋毫,罢黜其官职,收回其权柄,严加申饬,以正视听,以慰皇祖父在天之灵,以维护我皇室之尊严!”
这一番弹劾,可谓狠辣至极。
直接将刘绰的行为上升到了“诋毁先帝”、“动摇国本”的高度,更是把李纯这个做孙子的架到了火上考。
有了出头鸟,剩下的人自然就敢说话了。
刘绰一直在暗中资助被贬斥各地的革新派,就算她没有旗帜鲜明地加入永贞革新,对他们只是敬佩和同情,也被人当成了幸存下来的革新派成员。
紧接着,几位素与郑珣瑜交好、或是观念守旧的老臣也纷纷出列附和。
“陛下!明慧郡主刘绰,身为朝廷命官,不思谨言慎行,反而借市井书刊,妄议朝政,臧否人物,更将伶人与布衣拔高至‘读书人’典范,混淆贵贱,颠倒尊卑,长此以往,士林风气败坏,朝廷纲纪何存?”
“陛下,崔善贞一案乃先帝朝旧事,成辅端妄议朝政更是罪有应得。刘绰旧事重提,渲染悲情,非但无益于朝局稳定,反而易煽动无知小民,滋生事端!其文中虽未名言,可谁看不出是在影射满朝文武,何其狂悖!”
也有对李吉甫苦口婆心相劝的,仿佛刘绰是给他家做儿媳妇的一样。
“妇道人家产后就该在家相夫教子,郡主恃才傲物,频频插手外界事务,抛头露面,实非命妇典范。于礼法不合,于家风有损啊!”
龙椅上,李纯面无表情地听着,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。
平心而论,那篇文章写得确实好,画也绝妙,那股凛然正气,即便他身为帝王,亦觉动容。
但作为皇帝,他更需考虑朝局的平衡与秩序的稳定。
他目光扫向站在文官队列前端的李吉甫。
李吉甫面色沉静,出列躬身,声音洪亮而沉稳:“陛下,老臣有几句话,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
“李卿但说无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