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,于沿海各港设‘市舶使’,专司海贸。管理海船,征收舶税。此乃长久之利,不亚于漕运、盐铁!然此职权重,若交由地方藩镇,恐又成割据之资。臣斗胆建言,此职当选派精明强干之臣,最好……由陛下信重之内侍省与户部、工部能吏协同共管,直接对陛下负责。海船出入、货物查验、关税征收,皆需制定严明章程,账目清晰,直报内帑与户部。”
刘绰缓缓道来,特意在“内侍省”与“直报内帑”上稍作强调。
屏风后,一直静立如同阴影的杨志廉,几不可察地动了动眼皮。
内侍省参与?直报内帑?
这意味着巨大的财权可能绕过外朝,直接落入皇帝……以及皇帝身边人的掌控之中。
他眼底闪过一丝极细微的精光。
若有了这笔钱,谁还在乎宫市采办那三瓜俩枣?
刘绰继续道:“其二,官督商办,以利驱之。初期船队可由朝廷与民间巨贾共组,认股参与,按其出资与贡献分配红利。岭南本地巨贾早已探明航路与诸国喜好。如今南方沿海各道并无战事,朝廷可直接从现有兵俑中招募善泅敢死之士改为水师,随船护航。以‘水晶琉璃’、瓷窑精品、顶级茶叶丝绸为货殖先锋,扬我国威。如此,可借助商贾之力,迅速扩大船队规模。待航路稳定,再将官船和私船分开。朝廷可自行贸易,也可坐收关税及官股之利。”
“认股?红利?”群臣喃喃重复。
他们都是读圣贤书的,从不屑于了解商贾之道。
这些词对他们而言有些新鲜。
“正是,”刘绰解释,“譬如组建一支十船舰队,需银十万贯。朝廷出五万贯,占五成股,其余五万贯份额,可由各地富商认购。出海贸易获利后,按股分红。如此,朝廷不必倾尽国库,便可调动民间海量资金,共谋海利。而市舶使及所属官吏,负责监督、管理、抽税,确保朝廷利益。”
这番话,不仅皇帝听懂了,殿内许多官员,尤其是屏风后的几个大宦官!
俱文珍和第五守亮耷拉的眼皮也微微抬起。
海利?这可是块从未被藩镇彻底掌控的大肥肉!
若由内廷主导或插手……
有熟于海贸的巨贾开道,自可保证安全。
商人地位低下,朝廷随便给点恩赏,就能让他们感恩戴德。
这是何等巨大的利益!
不仅能抽取关税,还能通过官股分红,出货进货这其中可操作的空间太大了!
简直是送上门来的金山银海!
杨志廉却嗅到了不同的味道,心下暗想,此时或许正是跟李锜联手的好时机。
他是个老派人,还是觉得漕运更稳当些。
海贸若真的搞成了,货物一多,除了陆路,不还是要走漕运?
既如此,拿下漕运来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。
革新派听了一个个也是振奋不已。
海上贸易若成,将是中央一条全新的、不受藩镇掣肘的财赋生命线!
王叔文与王伾对视一眼,眼中皆有惊异与热切。
若真能开辟此财源,无疑是雪中送炭!
而且,这似乎是个逐步收回地方经济权力的新思路!
届时,朝廷财力大增,无论是削藩镇、强军备,亦或是……远恤安西,皆有雄厚根基。
刘绰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,抛出最后,也是最诱人的一点:“其三,以海利补陆损,暗通安西。海贸利润,十倍于陆路。所获巨利,一部分充盈国库,支持新政;另一部分,可秘密采购粮食、药材、军械,补充兵员伪装成商队,尝试自南海绕行,或从岭南、安南等地寻觅蹊径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