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人齐聚到参谋部的地图前。
孙铭指着曼德勒方向,“你看,日军的第56师团号称丛林之虎,他们的97式坦克在丛林里机动性很强,除此之外,还有几十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,部署在了关键阵地上。”
“李长官的话并非空穴来风,日军此次投入的师团主力远超以往。”
“我们不得不需要更多的火炮,更强的装备,来打赢这一仗。”
史迪威沉默不语,翻看前线的侦查情报。
随后脸色阴沉下来。
这些数据比他收到的情报惊人。
他原本以为日军在曼德勒战役后元气大伤,却没想到短短一周时间,就集结了如此雄厚的兵力。
“日军在这一线集结了三个师团,还有第2坦克联队和独立混成第24旅团,总兵力超过12万,你再看他们的装备,48门150毫米榴弹炮,54辆97式坦克,更别提还有大量的九二式重机枪和近千门迫击炮。”
“再加上18师团、55师团、56师团的溃兵,总兵力接近20万人。”
“要吃掉20万日军,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算术加减法的问题。”
孙铭继续补充道。
得让史迪威跟阿麦瑞克帝国知道这场会战的难度,知晓日军的兵力。
这样才更容易协调装备。
他盯着史迪威,眼神锐利如刀:“这不是小打小闹的遭遇战,是要把日军赶出翡翠的决战。李长官计划打30天,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,保守而言,必须筹备60天的备用物资,这是底线。而现在我们的装备,连支撑15天都悬。”
三十天?
六十天?
“李长官只计划了三十天吃掉这伙日军?怎么可能?”
史迪威也认可孙铭的判断,要打这种规模的战事,三五个月都正常。
日军向来顽固,又以凶悍残忍着称。
击溃他们容易,吃掉他们可并不容易。
这场会战的重要性非比寻常,意味着南洋战事的提前转变,帝国是舍得投入的。
在海上战事并未分出胜负的时候,陆地上的战事转变,也足够推动海上战事的平衡。
阿麦瑞克帝国与旭日帝国的海上对决进入了关键阶段,任何细微的变动,都足以打破双方的焦灼。
如果仅仅是砸五个美械步兵师的装备,就能引来巨大转变。
阿麦瑞克帝国自然是毫不犹豫。
财大气粗的人,只会觉得你要的少。
史迪威请示帝国高层后,得到的回复只有一句话,“满足李峰,尽可能的配合李峰。”
双方之关系,进入了难得的亲密期,比热恋的情侣还要疯狂。
帝国立刻批复5个纯种美械师的装备,并增加200架轰炸机,联合约翰帝国一起,供应给印支那空军基地,为此次会战提供空战火力。
额外补充60万吨作战物资,供应此次会战消耗。
万吨的运输船正不断的靠往印支那,本应该从中亚转入苏维帝国的部分物资,直接转道进入印度洋。
帝国的援助也要考虑收益。
既然支援李峰拿到的收益最大,自然要优先结束翡翠战事。
世界各处都在起火,先灭哪一处,也需要一点点策略。
因为是从中途转运的物资,比预想的时间快了很多,跨海运输的邮轮直接靠岸,征用了数万劳工,负责物资的装卸、运输。
印支那作为巨大的后勤基地,为前线三十多万兵力提供牛奶、罐头、饼干、弹药。
几千辆卡车、上百架运输机轮番出动。
每日的运载量超万吨。
按照阿麦瑞克帝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