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>“队长,让我去引开敌人吧!”
孙猛恳求道。
高胜摇摇头:“我比你们更有经验。
记住,群众的性命重于一切!”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洞外日军的篝火噼啪作响,人影晃动。
突然,东面传来一声枪响,接着是密集的交火声和日军的叫喊声。
“队长开始了!”
孙猛红着眼睛,背起大刘,“我们走!”
两人趁着日军被东面动静吸引,悄悄向西移动。
孙猛背着大刘,艰难地在雪地中跋涉,终于找到了下到沟底的小路。
经过半个小时的艰难行进,他们听到了一声低低的口哨声——是约定的联络信号!
“我们是利刃!
带粮食来的!”
孙猛回应道。
几个身影从岩石后闪出,领头的是一位中年妇女,面黄肌瘦但眼神坚定。
“感谢老天!
你们可算来了!”
妇女激动地说,“我们是马蹄沟的,有五名重伤员,十几个孩子,已经三天没吃什么东西了。”
孙猛和大刘被引到一个隐蔽的山洞中,那里挤着三十多名群众,个个面黄肌瘦,孩子们饿得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当孙猛拿出粮食时,人群中传来压抑的抽泣声。
妇女们立即生起一个小火堆,开始熬粥。
“还有一位同志呢?”
那位领头的妇女问。
孙猛低下头:“高队长他引开鬼子去了。”
洞内一片寂静,只有粥锅咕嘟作响。
突然,远处传来一阵激烈的枪声,接着是一声手榴弹的爆炸,然后一切归于寂静。
所有人心头一沉。
孙猛猛地站起来:“我去找队长!”
但群众拉住了他:“同志,天亮了再去!
现在出去太危险了!”
那一夜格外漫长。
天刚蒙蒙亮,孙猛就迫不及待地出寻找高胜寒。
循着昨天的枪声,他找到了交火的地点。
雪地上满是杂乱的脚印和斑斑血迹。
在一处岩石后面,孙猛找到了高胜寒的帽子,上面有弹孔和血迹。
继续向前,他看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——
高胜寒倒在雪地中,身中数弹,早已气绝。
但他的姿势令人震撼:他面朝群众隐藏的方向,背对追兵,身体底下还压着两个粮袋,里面是省下来的最后一点粮食。
他的枪已经没有了子弹,刺刀上沾着血,周围雪地有明显搏斗的痕迹。
显然,在最后时刻,高胜寒仍然用生命保护着这些救命的粮食。
孙猛跪在雪地中,无声地流泪。
他小心地扶起队长的遗体,现高胜寒的手还紧紧攥着什么——是那小半块饼的最后一口,他到底没舍得吃下去。
后来从群众口中,孙猛得知了高胜寒最后的壮举:他成功引开了大部分日军,且战且退,击毙了四名敌人,最后弹尽粮绝,被包围在这片山坡上。
即使如此,他也没有屈服,用刺刀进行最后抵抗,直到壮烈牺牲。
孙猛和大刘协助群众转移到了更安全的地方。
分别时,那位领头妇女郑重地对孙猛说:“告诉同志们,高队长的牺牲我们永远记得。
只要还有一个马蹄沟的人活着,就一定会支持八路军,打鬼子!”
带着沉重的心情和空荡荡的粮袋,孙猛和大刘踏上了归程。
他们失去了敬爱的队长,但完成了任务,保住了群众的性命。
回到营地,当小陈听到高胜寒牺牲的消息时,这个一直坚强的小伙子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。
赵铁鹰一拳砸在树上,手背鲜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