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的手指悬在图纸上方微微抖,煤油灯将他的影子投在岩洞凹凸不平的墙壁上,像个扭曲的巨人。
那张被雨水浸湿又晒干的图纸在木板上摊开,边缘已经起皱黄,但中央那个复杂的剖面图依然清晰——日军最新型掷弹筒的改进设计,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日文参数。
"
这里。
"
他突然用铅笔尖点住一个齿轮状结构,声音因为连日的熬夜而嘶哑,"
这个闭气环的角度不对,按照这个参数,射三次就会卡死。
"
李铁锤布满老茧的手指立刻跟上来,指甲缝里还沾着黑火药的残渣。
"
小鬼子故意画错的?"
老人眯起昏花的眼睛,鼻尖几乎贴到图纸上。
---
岩洞深处的"
技术科"
比兵工厂其他区域更潮湿,顶上不断渗下的水珠在木板上积成小小的水洼。
常不得不每隔半小时就把图纸挪个位置,以免重要部分被水渍模糊。
他面前摊开的不仅是那张神秘图纸,还有从总部借来的三本日文工程手册和半本德文机械原理——后者缺了最关键的后半部分,书脊上还留着弹孔。
"
这个符号……"
常用铅笔尾端搔了搔痒的太阳穴,那里已经冒出一片红疹,"
不是公差标注,是材料代号。
"
他翻遍所有手册,终于在一本被虫蛀的日文词典里找到对应词条:"
特种合金钢,铬钼钒系列。
"
张振国正蹲在角落里摆弄几个齿轮,闻言猛地抬头,后脑勺"
咚"
地撞上岩壁凸起。
"
铬钼钢?"
他揉着脑袋龇牙咧嘴,"
整个晋察冀都找不出半斤!
"
岩洞另一头突然传来"
咣当"
一声巨响,接着是山西口音的咒骂。
李铁锤的锤子飞了出去,砸翻了一筐刚车好的击针。
老人气呼呼地捡起锤子,从工具箱底层摸出个铁皮盒子,倒出三颗枣核大小的金属块。
"
钨钢。
"
他用镊子夹起一块对着灯光,金属泛出诡异的蓝灰色,"
当年从阎锡山仓库顺的,够做六个闭气环。
"
常立刻抓过笔记本画起简图:"
如果改成可更换设计……"
"
不行。
"
张振国已经凑过来,手指点在图纸某个角落,"
这里空间不够,强行改装会削弱膛压。
"
争论持续到后半夜。
煤油灯添了三次油,岩壁上的人影时而分开时而重叠,像一场皮影戏。
最终方案是李铁锤拍板的——用钨钢做核心部件,外围包覆普通钢材,既节省材料又保证强度。
老人当场就着煤油灯烧红一块钨钢,小锤叮叮当当地敲打起来,每一下都精准得像钟表齿轮咬合。
天亮时分,第一组改良部件出炉了。
常用游标卡尺测量时,手指上的烫伤还在火辣辣地疼。
"
公差oo2毫米,"
他读出刻度,喉结动了动,"
我们没这么精密的量具。
"
李铁锤哼了一声,从耳朵后面取下根铜丝,三两下弯成个特殊角度的钩子。
他把钩子伸进部件内壁,闭眼摸索片刻:"
东面多刮两刀,西面留点余量。
"
张振国负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