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"
接下来咱们说说第二件事——动员参军!
"
他环视场下,声音变得激昂:"
乡亲们!
鬼子在咱们的地盘上烧杀抢掠,糟蹋我们的姐妹,屠杀我们的亲人!
我们能答应吗?"
"
不答应!
"
场下爆出怒吼。
"
对!
不能答应!
"
周明挥动拳头,"
但是打鬼子不能光靠八路军,需要咱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力量!
谁养活我们,我们就保护谁;谁保护我们,我们就养活谁!
这是咱们八路军的宗旨!
"
他顿了顿,指向远处:"
就在上个月,小王庄被鬼子血洗,八十六口人一个没剩!
为什么?因为他们村没人参加八路军,没人报信!
而咱们李家洼呢?因为有二十多个子弟在部队里,鬼子一来,消息就传回来了,乡亲们及时转移,一个没伤!
"
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,场下许多人都红了眼眶。
一个瘦高的青年突然站起来:"
周政委,我报名!
我爹被鬼子杀了,我要报仇!
"
"
好样的!
"
周明大声道,"
叫什么名字?"
"
李铁柱!
"
"
李铁柱同志,从今天起,你就是八路军战士了!
"
周明跳下桌子,握住他的手。
这一带头,场下立刻炸开了锅。
"
我报名!
"
"
算我一个!
"
"
还有我!
"
青年们争先恐后地涌上前。
周明赶紧安排干部登记。
让他惊喜的是,报名的不仅有贫苦农民,还有几个小商贩和手艺人也加入了队伍。
特别是一个叫张铁匠的中年汉子,带着两个徒弟一起报了名。
"
张师傅,您这手艺"
周明有些犹豫,"
参军可是要上前线的。
"
张铁匠拍拍胸膛:"
政委,我这把力气,打铁能行,打鬼子也不差!
再说,部队不要修枪造炮的?"
周明恍然大悟,喜出望外:"
要!
当然要!
您这样的技术人才,我们求之不得!
"
登记持续到中午,共有二十七人报名参军,其中不乏铁匠、木匠等技术人才。
周明心里乐开了花,这些新鲜血液不仅能补充战斗部队,还能加强后勤技术力量。
散会后,乡亲们自组织起来,为即将参军的子弟准备行装。
妇女们连夜赶制布鞋、缝补衣裳;老人们把珍藏的鸡蛋、腊肉拿出来;孩子们则围着新战士转,眼中满是崇拜。
周明回到驻地,正碰上陈征在训练场指导新兵操练。
看到周明回来,陈征迎上来:"
听说今天收获不小?"
"
二十七个新兵,还有几个技术人才。
"
周明擦了擦汗,"
减租减息也落实了,地主们基本接受。
"
陈征拍拍他的肩膀:"
干得漂亮!
咱们部队现在正缺人手,特别是技术兵种。
对了,那个张铁匠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