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奉垣城,被一声声嘹亮的报童喊叫惊醒,那声音里透着前所未有的兴奋与自豪。
“号外!
号外!
《启明报》特大号外!
北地雄师狼林山大捷,‘龙吟’升级力挽狂澜!”
“快看报!
日苏联军败退,我北地将士浴血坚守,科技扬威!”
“风雪折不断龙吟铁骨!
沈先生巧计定乾坤!”
油墨未干的报纸如同插上了翅膀,迅飞遍大街小巷。
头版上用醒目的粗黑体印刷着捷报,旁边还配了前线传回的、略显模糊但气势恢宏的照片——经过紧急改装的“龙吟”
战车在雪原上喷吐着火舌,背景是溃退的敌军。
卖早点的小摊前,人们围在一起,争相传阅着报纸,脸上洋溢着激动与骄傲。
“我就知道!
有督军和沈先生在,准能行!”
“瞧瞧!
咱们的龙吟战车,下了雪更厉害!”
“听说又是沈先生想出的法子?这可真是文曲星下凡,专门来帮咱们北地的!”
一个老秀才模样的先生,摇头晃脑地念着报纸上沈未央那句被略微艺术加工后的话:“‘北地之困,北地自解;民族脊梁,宁折不弯’!
说得好!
说得痛快!”
茶馆里,说书先生醒木一拍,唾沫横飞地开始演绎狼林山谷的“龙吟再啸”
,将李振彪营的浴血奋战、暗影小队的冒死空投、以及战车升级后摧枯拉朽的反击,描绘得淋漓尽致,引得满堂喝彩,打赏的铜钱如同雨点般落在盘子里。
整个北地,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与自豪的海洋中。
这场胜利,不仅仅是一场边境冲突的胜利,更是北地精神与北地道路的胜利,极大地提振了民心士气。
与外面的欢腾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南方代表团下榻宾馆内的死寂。
宋文昌独自坐在房间里,面前的桌上摊开着那份《启明报》的号外。
他已经保持着这个姿势很久了,报纸上那些激昂的文字和那幅极具冲击力的照片,像一记记无声的耳光,狠狠抽在他的脸上。
他回想起自己昨日在霍府会议室内,那份居高临下、带着施舍与威胁意味的《互助协定草案》,回想起霍聿枭那冰冷而决绝的回应——“我北地将士,可以战死,可以冻死,但绝不会跪着生。”
当时他只觉对方不识时务,狂妄自大,必将碰得头破血流。
可短短一天之后,现实就给了他最残酷的答案。
北地,不仅没有屈服,反而在绝境中爆出如此惊人的能量。
那种闻所未闻的“能量回收保温系统”
,竟然真的在短短几小时内被研出来,并成功应用于前线,扭转了战局!
这种技术突破的度和执行力,让他感到一阵阵自心底的寒意。
“沈未央……顾宗棠……”
他喃喃念着这两个名字,第一次真正意识到,北地拥有的不仅仅是霍聿枭的兵锋,更有着足以改变战争规则的智慧大脑。
自己之前试图用传统权术和资源来拿捏北地,是何等的愚蠢和短视!
他甚至可以想象,此刻南都方面收到这个消息后,会是何等的震惊与被动。
那些主战派恐怕会暴跳如雷,而主和派……说不定会反过来责怪他宋文昌办事不力,未能及时笼络住北地。
一种沉重的后怕,如同冰冷的毒蛇,缠绕上他的心脏。
奉垣霍府,气氛虽然轻松了不少,但并未放松警惕。
霍聿枭正在听取霍云苓关于物资截杀事件的进一步调查报告。
“基本可以确定,动手的是龟田雄一残留的‘黑鼬’特务小组,但他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