横跨大洋的电波,携带着来自远东的震撼消息,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,在欧美大陆的政治中心激起了层层涟漪。
东交民巷那场外交交锋的详细记录,尤其是那六个斩钉截铁、掷地有声的中文字——“你要战,那便战!”
——被翻译成各种语言,摆上了唐宁街十号、爱丽舍宫、白宫以及克里姆林宫决策者的案头。
英伦,外交部议事厅。
厚重的橡木门紧闭,隔绝了外界的喧嚣。
壁炉里的火焰噼啪作响,却驱不散室内凝滞的空气。
几位内阁大臣和军方高层围坐在长桌旁,传阅着来自远东的急电。
那位以沉着冷静着称的外交大臣,此刻正无意识地用手指敲击着光滑的桌面,出沉闷的“笃笃”
声。
许久,一位头花白、胸前挂满勋章的海军上将打破了沉默,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干涩:“先生们,我们是否……严重误判了远东的局势?或者说,误判了那个……奉垣?”
他捏着那份电报译文,指尖在那句被红笔圈出的话上顿了顿,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沉郁:“‘你要战,那便战’……这种口气,这种连半分转圜余地都不留的强硬,多少年没从他们的嘴里听过了?距离上一次可是过去几十年了,那时他们盲目排外的疯劲,底色全是愚昧。
但这次不一样,他们刚在战场上把倭人打退,转头就在外交桌上,对着我们所有人明明白白说了‘不’。”
另一位负责远东及北地事务的官员推了推眼镜,指尖在情报卷宗上轻轻点了点,语气沉重:“不仅仅是口气强硬的问题。
他们的行动力才更令人忌惮。
根据密报,他们在极短时间内,借着新义州的乱局,迅武装并支持了当地的反抗力量,成功营救出被困的关键人物,还以此为杠杆,直接撬动了整个北地的势力平衡。
随后,他们又精准抓住东关军调防后兵力空虚的窗口期,以雷霆之势完成了对北地要地的实际控制。
这一连串的组合拳,环环相扣,精准得像提前算好的,每一步都致命。
这绝不是一个只盯着自家地盘、目光短浅的地方军镇能做到的。”
议事厅内再次陷入沉寂,只有壁炉火焰的燃烧声和那位海军上将无意识的敲击声。
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被挑战、甚至是被隐隐威胁的不安。
最终,那位外交大臣缓缓开口,声音低沉,带着一种历史的凝重感:
“先生们,我想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我们在远东的战略了。”
他环视众人,一字一句地说道:
“东方那条沉睡的巨龙……似乎正在以一种出我们预料的度和方式,苏醒。
而这……对现有的世界秩序而言,将是一个极其可怕,且充满未知变数的存在。”
类似的震惊与重估,也在其他国家的权力核心上演。
爱丽舍宫。
一位将军对着地图上已然变色的东北区域,眉头紧锁:“我们在印孟买的利益……是否需要重新考虑防御态势?
白宫办公室。
总统顾问们则在激烈辩论着“门户开放”
政策是否还能适用于一个敢于对列强集体说“不”
的中东方巨龙。
“他们似乎不再需要谁来‘开放’门户,他们正在试图自己决定谁可以进来,以及……以何种方式进来。”
克里姆林宫。
战略家的目光则更加复杂,既有对日本受挫的幸灾乐祸,也有对一个可能崛起的、意识形态未知的强大邻国的深深忌惮。
“必须加快在远东的布局,同时……或许可以尝试与奉垣进行一些非正式的接触?”
《启明报》关于北平谈判的报道,也被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