刀对着弹尽粮绝无兵器在手的奉垣军。
背景是燃烧的村庄。
第五张照片:被联军炮火误伤(或有意轰击)的连湾平民村落,断壁残垣间,是百姓无助的哭泣和倒在血泊中的老幼妇孺。
第六张照片:对比鲜明。
一边是奉垣军士兵在啃着硬邦邦的“铁疙瘩”
压缩饼干,就着雪水下咽;另一边,是从缴获的日军物资中现的精美罐头和清酒。
最后一张照片:数辆“龙吟”
战车在晨雾中向前挺进,车身布满弹痕和刮擦的印记,履带沾满了泥泞和暗红色的污渍。
它们的身后,是无数跟随冲锋的奉军士兵,他们脸上没有胜利的狂热,只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与疲惫。
照片说明引用了其中一名德国记者的现场笔记:“他们不是在进攻,而是在夺回。
用生命和鲜血,夺回本属于自己的东西。”
沉默。
死一般的沉默。
当这些血淋淋的、未经修饰的影像,赤裸裸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时,任何华丽的辞藻、任何义正辞严的谴责,都显得如此苍白、虚伪和可笑。
之前叫嚷得最凶的国际舆论,仿佛集体失声。
那些标榜“文明”
、“人道”
的报纸,无法解释照片中联军士兵的暴行,无法解释那片被鲜血浸透的中国土地,更无法解释为何一个“野蛮”
的军阀麾下的军队,会展现出如此惨烈的牺牲和坚韧。
国内那些曾被蒙蔽的民众,看着照片上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同胞如此惨状,看着那些年轻士兵破碎的躯体和无神的眼睛,看着被战火摧毁的家园……一股巨大的羞愧和愤怒,如同岩浆般在他们胸中翻涌、爆!
“原来……原来前线是这样的!”
“我们……我们都在骂些什么啊!”
“奉垣军……他们是在保家卫国啊!”
“该死的日本人!
该死的列强!”
舆论的风向,在一夜之间,生了惊天逆转!
之前谴责奉垣的声音被淹没在了一片同情、支持和愤怒的浪潮中。
学生们不再上街反对奉垣军,而是开始集会,呼吁政府支持奉垣抗战,抵制日货,声援前线将士!
就连一些原本态度暧昧的政客和文人,也纷纷转变口风,开始赞扬奉垣军的英勇,抨击列强的侵略行径。
奉垣城内,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。
百姓们奔走相告,将刊登照片的报纸奉若珍宝,泪水模糊了双眼,却是为那些牺牲的英雄而流,为这支不屈的军队而流。
前线的指挥部里,霍聿枭默默地看着秦穆送来的、转载了照片的国内报纸。
他一张张地翻看,手指在那些牺牲将士的照片上久久停留,眼眶微微热。
他没有说话。
良久,他才放下报纸,望向窗外。
“告诉弟兄们,”
他的声音有些沙哑,“有人……看到他们了。”
真相,或许会迟到,但永远不会缺席。
当血染的影像撕开谎言的面纱,人心的向背,便是最公正的审判。
然而,霍聿枭知道,舆论的胜利只是暂时的喘息,真正的较量,还在后面。
敌人,绝不会因为几幅照片而放弃他们的野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