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8章 河北义军(2 / 4)

——

送走了王禀之后,太原城,越发地显得楚楚可怜。

就像是一个千娇百媚的柔嫩小娘,而她身边,则是雄壮魁伟的灵武大汉。

落日熔金,暮云合璧。

张孝纯站在太原的城楼上,俯瞰远处的灵武军大营,一副吹角连营,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大军景象。

集结在此间的大军,战兵人数只有三万多,辅军却越来越多。从太原府往外,二百里距离之内,但有宽平可以扎营之处,都是屯驻了军马。

一辆辆驮马车、骆驼队,将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进云内诸州。

张孝纯心中一片绝望,看得越清楚,就越觉得前途暗淡。

此刻正是黄昏之际,灵武军大营中炊烟四起,还有大群大群战马被辅兵们牵着,带到岚水边上去饮马消汗洗刷。

西北军的战马确实多,不管是这里的灵武军团,还是云内诸州的银夏兵马,几乎都有马。

他们拥有不弱于草原游牧异族的机动能力,可以转进如风,迅速地奔袭。

听说打下大同城池的那群骑兵,平日里还有专门的人骑着驮马,给他们看管盔甲。

奔袭时候快马轻裘,临敌之前,再披上重甲,就这么一路杀到了大同府。

王禀走了,带走了几乎所有的兵马,只剩下太原本身的厢军。

张孝纯知道,自己今后要仰仗陈绍的鼻息了。

好在他的心思,好像一直也没有落在太原上。

他看了一眼身边的河东转运使——李邺,说道:“他们这粮食转运、军需供应,可比你称职多了。”

李邺叹了口气,没有说话,人家的驮马比整个太原都多了百倍千倍,这如何能比。

“这些兵马一看,也像是精锐。”

陈绍此时身份特殊,他一人之身,就代表着定难军。所以能在他身边护驾的自然都是精锐之师。

事实上,这些人,也是李邺见过待遇最好的将士,待遇都是一流的。

精米白面日常供应不必说了,还时常有菜蔬,每日一肉更是少不得。

他经常瞧见,灵武营的将士,手里拿着一根肉干条在那啃。

这些大部分都是从河西那边晒制的,拿着轻便,易于携带。

除此日常吃喝供应之外,灵武营中总有锅灶十二个时辰都生着火,里面熬着的都是上好热汤。

巡骑哨探自前返回,什么时候都能有热热的汤水下肚,来为他们补充些热量。

如此优越的供应,背后自然是有庞大的后勤体系支撑。

从太原府往西,途径陕西路,随处可见那护商队在走动行军。

李邺听人说起过,这护商队在西域霸道的很,被称为灭国商队。

本来李邺和张孝纯都嗤之以鼻,可亲眼见过之后,才知道传闻多半不虚。

突然,几个太原高官在观瞧灵武军营的时候,一小队人马朝着太原城奔来。

吓得城头官员纷纷色变,好在这些人,也不是来扑城的。

他们开始在墙壁上张贴一些公文。

张孝纯马上指使手下,下去偷偷撕一张上来。

不一会,衙役拿着一张纸上来,张孝纯赶紧接过来,一看之下竟然是鼓励河东百姓,前去云中府定居的。

待遇十分丰厚,无论是谁,去了就有地种。只要是种上两年,那地就是你的了。

而最让张孝纯害怕的,是城中百姓聚在一起,讨论着这公文的内容,竟然有很多人跃跃欲试。

这还是相对来说,过得不错的太原百姓。

在周围的郡县,岂不是更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顶点小说网】 www.dingdian66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最新小说: 边军: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大秦: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被废三年后 大明补牙匠 铁马冰河肝胆照 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抗战:老李,炮兵师要不要? 潜伏台湾:海燕的使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