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干看着他,想要从他的眼神中看出点什么来,可惜一无所获。
耶律大石是真放下了,究其本心,还是这位契丹末世豪杰努力过了,却并不真的想将契丹的最后一点元气耗尽。
在燕京城和萧干展开一场巷战,最后却便宜了宋人还是便宜了女真人
更也许是,在萧干匆匆赶回来夺权的那一刻起,耶律大石就已经对这个北辽小朝廷绝望了!
萧干已经是最靠谱的人了,依然是这个德行,在南京府这片土地上,肯定又要重演大辽上京、中京和西京的惨剧。
看不到一丝希望。
他.要离开了。
复兴大辽的希望不在南京府,更不在幽燕,更更不在这个不是契丹血脉的萧大王身上。
耶律大石已经对他们失望透顶,他要离开这里,在一个女真人暂时无法到达的地方,积蓄力量,争取用自己的方式,来复兴契丹帝国。
燕京传闻,萧干和耶律大石权力交接,竟然就这样和平收场。
局中人却是讳莫如深,谁也不知道其间到底有多少争斗,多少勾心斗角。
有多少人在这一场暗战当中丢了性命!
当日燕京宫城当中,也有隐隐约约的呼喊厮杀声传来,萧干入城之后,火炬从宫城一直连到了耶律大石府第,都是燕京城中所有人都看在眼中的。
第二天更有大车将遮盖得严严实实的一堆堆东西运了出来,还有隐隐血迹透出。
谁也不知道,是不是萧干遣人,先期入宫,杀了耶律大石在宫中看守萧后还有他的那些侍卫尸首。
而耶律大石先期回燕京处死李处温,完全不顾北辽小朝廷,这等泄愤一般的作为,不是耶律大石的性格。
只要太后还在,一纸小皇帝的诏书,还不是说有就有。在契丹军主力观望,奚军入城。又有大义名分的情况下,耶律大石纵然是一代索杰,焉能不束手就擒
可是萧干放走了他,放走了耶律大石的同时,萧干也在准备一件大事。
辽国已经到了这个田地,自己几次击败宋人,又亲自带兵出战,迎击女真先锋。
自己对得起大辽了。
接下来,既然大辽扶不起,那自己何必呕心沥血,为了他们契丹的帝国而殉葬。
即使要死,他也想为了奚人而死。他要把燕京城最后的力量整合起来,回到奚人的祖地,在燕京的东边,自立为奚帝!
奚人从此,不为大辽而战,只为自己而战!
耶律大石向西,萧干向东,苟延残喘的大辽,虽然皇帝耶律延禧还在。
但是在耶律大石出走的那一夜,它实质性地灭亡了。
——
宣和四年冬,临近新春。
西征的定难军返程,这一仗不够精彩,但是战果足够丰硕!
因为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,西征大军摧枯拉朽,最难啃的凉州城,也只用了三天就拿下了。
斩了西夏的凉王,收回了河西走廊,献捷于汴梁。
大宋和定难军都很开心。
一个是得到了好名声,收复故土的功绩,自然而然地算在了赵佶头上。
而定难军,则是得到了实际的好处,河西走廊是个好地方,从此定难军的商队,又多了一条生财之路。
钱财的重要性,陈绍以前就知道,但是在执掌这么大一块地盘之后,才体会得更加深刻。
一切的雄心壮志,都需要钱财来支撑,否则就是空谈。
陈绍来的时候很谨慎小心,回去的时候,就放松了许多。
因为河西诸州,已经都被安排了官员,皆是他的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