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够横扫胜捷军。”
陈绍撇了撇嘴,曲大喷子的口头禅就是别人不知兵。
整个定难军,除了自己和老朱,全被他喷了一遍。
此人不适合去前线,因为在前线作战,需要和其他友军配合。
就他这个性格,早晚误事,但你说他没有才能,那也是睁眼说瞎话。
曲端带兵练兵、严肃军纪、构筑防线,都很有一套的。
所以陈绍让他在后方运作,也算是人尽其才。
前线战事其实挺缺会打仗的武将,陈绍硬是没让他上。
就在他继续查看奏报的时候,外面传来消息,说是大队人马护送着魏礼等人来到了太原。
陈绍吃了一惊,讶异于他们来的竟然如此之快。
陈绍虽然自己在城中等候,但是也派出了亲卫前去迎接。
不一会,亲卫们带着一大群定难文臣,来到了太原。
陈绍一看就明白了,这两位是人逢喜事精神爽,这么快就能重回汴梁,对他们来说,可谓是得偿夙愿。
尤其是魏礼,一度认为这辈子都回不去了,在西北的时候和陈绍闲聊,也时常透露出对汴梁的缅怀。
至于耿南仲,投靠陈绍就是政治投机,如今目的达到,自然也是十分欢喜。
今日他们两个上京,把亲信手下都带上,也是情理之中。
因为许进回去接班,肯定是要扶持自己的一些人。
他们两个的手下不走,就有了位置的冲突。
会客厅内,两人和陈绍互相行礼之后,各自落座。
还没等陈绍开口,魏礼就率先说道:“节帅创业艰难,若不立嗣,人心难安。”
陈绍闻言一愣,但是没有反驳。
“节帅族中多英烈,人丁不旺,总也该有个堂亲、远亲,可从中择聪慧者过继,亦或是收养义子。”
陈绍真没什么族人,这是他最大的短板,可以说是致命的一点。
朱元璋那么惨,还有个外甥和侄子可以用,还都是大才。
陈绍就一个表兄,还是个纨绔风流子弟,刘光烈也没有儿子,只有两个女儿。
但他又不想收义子,免得以后麻烦多,他觉得自己还能再坚持很多年。
这些年,足够生上十个八个的了。
但是人的寿命这种东西,确实是说不准的,如今自己已经不是孑然一身。
虽然年轻,也要为身边人考虑,真的不小心一命呜呼了,他们怎么办?
想到这里,陈绍又记起前段时间,河东官员要自己把家眷迁来之事。
“我非断嗣之人,已有爱女,今日可把家眷接来太原。”
李唐臣等河东官员,闻言大喜,但是隐忍不,只是暗暗激动。
同时也有点可惜,自己女儿不知道怀上没有。
魏礼心中暗暗点头,他本来就是要劝陈绍把家眷接来,若是正妻能生下嫡子,那就是老种的外甥。
老种是什么人?他是西军名义上的领袖,是西军的魂。
只要有这层关系在,西军和定难军之间,就有了一条纽带。
所以种灵溪真的给陈绍生下儿子之后,西军中会有更多的人和势力,明里暗里地投奔陈绍。
但是他怕自己直接劝,陈绍会推脱,干脆来了个更炸裂的主意。
果然,用收义子和过继这一招来吓唬他,陈绍马上就同意把家眷接来,努力生嫡子了。
大宋之前的五代十国,收养义子,在自己还没有子嗣的时候,以养子立嗣,十分常见。
你要是没个接班人,手下是真不放心,选择投靠你还是背叛你的时候,往往会因此做出决断。
“王寅,叫人去传信吴阶,护送我家眷来太原。”
王寅马上起身,出去办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