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6章 永不加赋重心在北(1 / 2)

“自天启二年起,天下两京十三省,永不加赋!”

次日清晨,这道圣旨便由顺天府衙正式对外布,告示一经张贴,街头巷尾立刻围满了人。

百姓们争先恐后地驻足观看,有人识字的便大声念出内容,人群里既有寻常百姓,也有商贾与乡绅。

“皇上有令,永不加赋喽!”

“好啊!”

一名宣旨的翰林官员刚念完诏书,围观的人群顿时沸腾起来,掌声四起。

“皇上真是体恤民情!”

“往后日子有盼头了!”

“皇上万岁!

皇上是明君!”

人群中夹杂着不少应声而起的喝彩者,这些人并非偶然出现。

皇帝颁布此令本就意在收揽人心,锦衣卫与东厂怎会错过这样的良机?他们早已安排妥当,专事鼓动舆论。

在这些人的带动下,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,整条街都回荡着对天子的赞颂。

那名宣旨官脸上笑意盈盈,心中亦是欣慰。

他本就效忠于当今圣上,见民心归附,自然倍感振奋。

接下来几日,城中处处可见官差与五城兵马司的兵丁敲锣打鼓,沿街宣讲圣旨内容。

信息司旗下的报馆更是连轴运转,昼夜不停印制报纸,终于赶出了数万份传单。

内阁还特地派遣专人,携带着告示与报纸奔赴城外各村各镇,务必将消息送至乡野。

至于传遍全国,真正落实到每一处州县,以当前的交通条件,少说得耗上半年。

朱由校对此并不着急。

政令既出,执行便交给地方官吏去办。

他清楚,这道“永不加赋”

的诏令,重心在于北方。

那里民生困苦,民心思变,他需要借此赢得支持,树立威望。

南方虽富庶,但距离遥远,眼下尚不在考量之内。

只要他在北方稳固了权势与名望,大明境内便不会出现动荡或失控的局面。

回顾明末的历史,正是由于北方百姓对朝廷彻底失望,皇帝失去了对北方的掌控,才引了连绵不断的民变与反抗。

其中,陕西成为农民暴动最为激烈的区域。

这场动荡不仅源于天灾,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人为的压迫。

那时的陕西,接连遭遇旱荒、蝗祸与地震,流离失所者遍布乡野,百姓生活已濒临绝境。

可朝廷非但没有减免赋役,反而坚持征收常赋,辽饷也必须足额上缴。

地方官吏趁机贪赃枉法,横征暴敛,令本已挣扎在生死边缘的民众更加困苦不堪。

陕西地广人杂,又地处要冲,北有蒙古土默特部,西有鞑靼势力,时常南下劫掠。

倘若边军能击退外敌,百姓尚可承受重负,勉强维持生计;一旦战败,家园尽毁,钱粮性命皆难保全。

与此同时,境内也不安宁,某些少数民族部落氏族群揭竿而起,烧杀抢掠,战火四起。

正因如此,西北地区的军队在长期征战中锤炼出较强的战斗力,相较于其他边镇,实属难得的精锐力量。

那位被后人称作心怀理想、体恤苍生却生不逢时的崇祯皇帝,不但未设法减轻民间疾苦,反而加征“剿饷”

与“练饷”

此举无异于将百姓推向反叛之路。

明朝在他手中覆灭,实为必然结局。

那些后世极力美化他的人,若真将其置于当年陕西的境地,恐怕他自己都会毫不犹豫地投奔李自成,带头推翻这个王朝。

朱由校曾阅览古籍,隐约记得,明朝财政收入之中,竟有三成来自陕西一地,而富甲天下的江南诸府,仅负担两成。

由此可见,国家财政早已千疮百孔,朝廷与君主实际上受制于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顶点小说网】 www.dingdian66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最新小说: 坏了!LPL又被俘虏了! 我进的不是恋爱游戏吗 崩坏:拥有回响的我捏碎刀子 技能永久没冷却,阁下如何应对? 我的天赋超脱了SSS 网游:女神升级我变强 一人之下:一人往矣 长相思之二世情缘 斗罗:武魂殿圣女,武魂岩王帝君 我在网游里点满奇葩技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