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7章 粮食问题(1 / 2)

朱由校采纳了群臣的建议,将脑海中一系列想法和部署暂时放下。

为了继续对老奴施加压力,他正式下旨,任命周兴武为山海关总兵官,率军驻守这一连接关内外的关键要道。

既然以辽阳、沈阳为核心的防御体系初步形成,后勤与通信自然也不能落后。

这一步也是进一步巩固朝廷对关外地区的控制。

那些在辽东世代盘踞的豪强地主,家底没有一个能经得起深查。

朱由校打算逐步清理这些人,换上自己信任的力量。

眼下,他还要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——从辽阳、沈阳迁移到广宁、锦州等地的百姓多达数十万,如何保障他们的生计是头等大事。

长期依靠朝廷拨粮救济并非长久之计。

加之辽东气候严寒,百姓流离失所,缺乏稳定的住所。

短时间内尚可维持,时间一久,极易引动乱。

如此庞大的人口滞留关外,对如今的朱由校和大明朝廷来说,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。

即便没有建奴或蒙古骑兵入侵,仅靠当地百姓耕种所得的粮食,远远无法满足需求,每年仍需从国库调拨大量物资予以支援。

“苦寒之地”

绝非夸大其词。

关外的自然条件并不适合农耕文明的展。

就连长期生活在此地的异族,都难以承受这种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煎熬,更何况是从未经历过这般恶劣环境的汉人。

这也是历代王朝不愿大规模向外扩张的原因之一。

在这方面,不能一味责怪帝王无为或执政者保守。

对于农耕文明而言,打下来的土地若无法居住、难以耕种,便毫无价值可言。

明朝之所以放弃关外大片土地,除国力衰退、军备不足外,更关键的一点是无法动员百姓前往屯垦。

当年朱元璋为充实辽东人口,出台多项优惠政策,软硬兼施,耗费巨大精力才勉强让这片土地有了些人气。

即使如盛唐那般强盛,开疆拓土无数,许多地方依旧无法真正掌控,汉人数量稀少,反而引来大量异族迁入中原。

在对待边疆民族的策略上,大唐与大明大体相似,均采取“以夷制夷”

的方式,分化瓦解异族部落,自己则充当幕后操盘手。

结果却不尽如人意。

唐朝最终陷入藩镇割据的泥潭,明朝则养出了后金这个强大对手。

尽管唐朝名义上掌控了大片疆土,但并未真正实现有效的统治,反而将异族力量融入自身体系,为日后藩镇作乱埋下隐患。

唐朝之所以能维持几十年的版图扩张,除了国家财力雄厚之外,最根本的依仗,便是那些战力强悍的军队在背后支撑。

当中原政权声威日盛,曾经依附于大唐羽翼之下成长的外族,开始滋生出强烈的野心。

他们有的企图独霸一方,有的甚至觊觎皇权。

“安史之乱”

的爆,不是某一人的偶然行为导致,而是体制本身长期积弊的必然结果。

即使李隆基早逝二十年,没有杨贵妃,没有安禄山、史思明等人,类似的冲突仍会生。

因为一个政权无法永远保持巅峰状态。

疆域越辽阔,觊觎你的人就越多,任何一丝失误都可能成为崩塌的。

只要稍有松懈,实力稍有衰退,那些早已虎视眈眈的边镇势力便会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时机,动猛烈冲击。

唐朝的强盛得益于包容与开放,但其衰败,也正源自这种过度的信任。

大唐尚能延续百年,而大明却不同。

朱棣一死,奴儿干都司迅衰败,至正统年间已形同虚设。

这并非朝廷不作为,而是两个时代的国力根本不在同一层级。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顶点小说网】 www.dingdian66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最新小说: 一人之下:一人往矣 网游:女神升级我变强 我在网游里点满奇葩技能 技能永久没冷却,阁下如何应对? 长相思之二世情缘 斗罗:武魂殿圣女,武魂岩王帝君 崩坏:拥有回响的我捏碎刀子 我进的不是恋爱游戏吗 青灯再启:与反派的前世 我的天赋超脱了SSS